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有一位豆蔻年龄的女孩,活泼可爱,父母疼爱得不行,似掌中宝、心尖肉。然而在十三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她因突然昏迷住进了医院,诊断结果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一晴天霹雳让这个幸福的家庭瞬间跌入了深渊。接下来便是父母诚惶诚恐、无微不至地对女儿的呵护,除了照顾生活起居外,也时常提醒女孩注意饮食、监测血糖。女孩也懂事地开始自己注射胰岛素。虽然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得非常良好,可是看着女儿身上逐渐增多的针眼,她的父母心里仍旧充满了辛酸与无奈。
经过胰岛素治疗几个月之后,女孩的父母突然发现:女儿胰岛素的用量虽然越来越少,血糖却依旧正常,到最后停用胰岛素,血糖仍较稳定。这下她的父母以为是苍天开眼,女儿的糖尿病神奇治愈,全家人处于兴奋之中,忽视了血糖的继续监测。然而好景不长,停用胰岛素的第二个月的一天晚上,女儿再次昏倒在地,经过医院抢救后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而医院的诊断依旧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专家解读
“蜜月期”的“甜蜜”原因
这位女孩在一段时间里停用胰岛素,血糖仍旧很稳定的现象,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蜜月期”(honeymoonperiod)。它是指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少年儿童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接受胰岛素充分治疗数周或数月内,进入典型的临床缓解期,在这段时间内,患者胰岛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尚能维持正常糖代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使用很小量胰岛素治疗,甚至完全停用胰岛素,其血糖水平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或正常范围内,病情可稳定达数周或几月甚至一年之久。因此也有人称其为1型糖尿病缓解期。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遭受免疫攻击而损伤、破坏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60%~70%的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后,可出现“蜜月期”。“蜜月期”的“甜蜜”是与患者残存胰岛B细胞功能自发性暂时恢复有关,自身免疫胰岛炎过程的暂时缓解或中止,加之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可以自我修复的残存的B细胞使内源胰岛素分泌暂时恢复,糖代谢亦趋于正常。研究发现,胰岛B细胞对毒素的反应不完全相同,即有的细胞分泌活动旺盛对毒素敏感,易被毒素损害而死亡;有的处于休息状态,具有抗御能力,因而幸存。可能正是这种B细胞群体的异质性决定了蜜月期是否出现及其长短的差异性。
短暂的“甜蜜”之后
需要强调的是,“蜜月期”只是1型糖尿病的暂时缓解阶段,每个病人的“蜜月期”不同,短者数周,长者一般不超过两年。由于最终仍不可避免的进入B细胞功能衰竭而导致1型糖尿病再现,故诊断“蜜月期”后,应嘱患者定期复查血糖。近来有专家主张在“蜜月期”可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或用免疫抑制剂等处理,以使残存的B细胞修复、减缓其自身免疫性损害,尽可能保留一定残余的B细胞功能。切不可误将蜜月期当成糖尿病的“治愈”。
研究发现,“蜜月期”和进入“蜜月期”前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间的长短与糖尿病病程有关。即糖尿病病程越短,进入“蜜月期”前胰岛素的疗程越短,其“蜜月期”亦越长。这可能与病程短者胰岛B细胞受损程度较轻有关。而起病年龄较大者的“蜜月期”似乎比年龄较小者长。
在现有的医疗手段下1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正视终生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现实,不恰当减量或停用胰岛素,病人很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轻则昏迷,重则死亡。因此,出现“蜜月期”后应继续血糖监测,多了解糖尿病方面的知识,多和医生沟通,只有这样,患者的“蜜月期”才会平安度过的。
(实习编辑:李杏)
主治医师
郏县中医院 糖尿病科
郑州市中医院 糖尿病科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市中医院 糖尿病科
二级 妇幼保健院 公立
贵溪市雄石路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资阳市雁江区和平南段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临湘市长安西路25号
二级 专科医院 民营
黄石市黄石大道259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黄山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北京市崇文区法华南里25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