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期的糖尿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有的患者原先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由于出现了并发症后才被发现。比如说突然的脑出血、脑梗或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原来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结果在发病时,一查血糖高了,才发现自己有糖尿病。这类患者不在少数。糖尿病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并发症的出现,可造成失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心肌梗死、脑卒中、四肢麻木、剧痛、坏死、阳痿、胃肠功能紊乱及排尿困难等各种症状。
前期防治最关键
据有关部门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相当一部分人,大概有60%甚至于70%的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的血糖则很高,超出了正常范围,才被诊断为糖尿病。所以,在做血糖监测时不单单要测空腹血糖,也要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一旦诊断为前期糖尿病后就要积极配合进行系统治疗,抓住这一治疗的黄金期,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6.1~6.9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是7.8~11.1mmol/L。这个区段的人群是作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这类人群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对象。只有在这个阶段进行正规治疗,糖尿病才有可能逆转。对于这一类人群,面对前期糖尿病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认真防治的人群,这样的人在经过积极治疗后,血糖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其次是不认真防治的人群,这样的人在将来就会变成糖尿病;最后一类人群将永远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已经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了,而且发生心血管病几率比正常人高,由于心血管病死亡的几率也要比正常人高。
早期应用胰岛素,保护胰岛B细胞
胰岛素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很多人认为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后方法,用得过早会出现依赖性。其实并非如此,现在医学界的观点是主张早用胰岛素,其好处在于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有利于自己的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对血糖的控制有利。
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由30%的门冬胰岛素和70%的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组成,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成分,也同样具备门冬胰岛素模拟人餐时胰岛素分泌的优点。诺和锐30皮下注射后,其中的30%门冬胰岛素会快速解聚成胰岛素单体,进入血液循环,控制餐后血糖,诺和锐30中的70%的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血药浓度,模拟基础状态下胰岛紊分泌,有利于控制空腹及餐前高血糖。临床研究证实,与重组人胰岛素及其预混制剂相比,诺和锐及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且由于诺和锐作用持续时间缩短,不易与下次餐前注射的胰岛素及基础胰岛素作用发生叠加,能显著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而且在餐前注射无须等待,更加灵活方便,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