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看实验室检查的变异

  有一例急性腹痛、疑似急性胃炎的青年患者来到急诊,医师为排除胰腺炎和了解血清电解质情况,为病人做了一份常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令医师大吃一惊,血清钾高达7.8mmol/L;而正常值为3.5~4.5mmol/L。一般情况下,这么高的血钾往往需紧急处理,否则有导致心律紊乱甚至死亡的可能。但患者却一般情况良好,未发现有导致血清钾明显升高的病史(如肾脏病和肌肉溶解等),综合临床情况看,不像存在高血钾。

  此时医生一般要再取一份血样,送去做第二次检查。检查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血清钾仍然非常高,与第一次结果吻合,就说明高血钾真的存在,应马上予以处理,并寻找潜在病因。还有一种可能是,血清钾在正常范围内或中等度升高,则病人在短期时内得到了两个不同的检验结果。

  到底哪一个是准确的?我们又应该采用哪一个呢?

  答案是:第二次比第一次准确。医生会根据第二次检验结果,制订治疗方案。此患者的第二次结果是4.7mmol/L,略高于正常。治疗方案是继续观察病情,暂不处理。

  为什么第二次化验结果会比第一次准确呢?因为我们使用同一仪器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各次测量值呈正态曲线分布,各值之间的离散度表明各次测量间的随机变异。这就是著名的高斯分布,也称正态分布。其函数图形是以过真值(真正的测量值)的垂线为中线,对称分布的钟型曲线。在这个曲线中,越靠近边缘的值,离真值越远,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我们称其为极值。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与患者病情不吻合的检查结果值,正是分布中的极值。由于极值的出现几率很小,所以第二次检验结果出现极值的几率就很小,接近真值的几率就很大。反映真实情况的几率就增加。相比之下,我们就采用第二次检验结果了。

  临床实践中大家可能也遇见过一些类似情况。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检查因涉及仪器性能及操作效能,都有可能出现结果变异。当测量是人为判断而不是用仪器时,变异可以很大且难以控制。即使目前许多检查采用全自动仪器,并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但也无法完全避免这种由纯粹统计学原因造成的临床难题。不过,通过规范细致操作可以减少变异的发生。

(实习编辑:陈锋)

2009-09-08 07:22:00浏览1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