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体检 > 常识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

举报/反馈
2009-06-29 07:12:0039健康网社区

  颈椎病的影像学校查,主要包括X线和CT、磁共振成像等。

  (1)X线检查

  X线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常规性检查,也是选择治疗方法的最基本依据。

  通常拍摄以下4种位置的X线片:

  ①正位片:主要观察两侧钩突有无骨质增生及其它异常,椎间隙有无狭窄及狭窄的程度,棘突有无偏歪或其它异常等。

  ②自然侧位片:着重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改变、骨刺及测椎体矢状径与椎管矢状径。

  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或向后方反向隆凸,往往提示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等急性伤或是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是急性期)。正常情况下椎体前缘椎间隙间距平均为3.8毫米±0.5毫米,后缘椎隙为1.9毫米±0.28毫米。椎间盘退变早期,由于韧带松可表现为椎体前缘椎间隙增宽,但随着病情发展,椎间隙则渐变窄,且日益明显。

  骨刺一般出现在椎体前、后缘,部位以5—6颈椎、第4—5颈椎和第6—7颈椎多见。骨刺的形态不一,一般以唇样增生较为多见。椎体矢状径为椎体前缘中点椎体后缘连线的垂直线,正常人在第4—7颈椎段为18毫一22毫米;椎管矢状径为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连线中点的短距离,正常人在第4—7颈椎段为15毫米一18毫米。

  通过X线片对椎体矢状径和椎管矢状径的测量,可以判定骨性管是否狭窄。用绝对值判定的标准为:椎管矢状径小于10米为绝对狭窄,10.1毫米一12毫米为相对狭窄,12.1毫米14毫米为临界椎管,大干14毫米为正常。

  但由于人体骨骼大小的差异和X线片放大系数不一,绝对值的判定方法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可选择比值法进一步判定。比值法公式:椎管比值=颈椎椎管矢状径(毫米)/颈椎椎体矢状径(毫米),正值为大于0.75,小于0.75为椎管狭窄。

  ③动力性侧位片:在自主地过屈和过伸条件下,动力性侧位片较自然侧位片对于颈椎病早期、中期的诊断更有帮助。颈椎病早期和中期,椎间盘的退变造成椎间隙松动,这种椎节不稳定在动力性侧位片上,可表现为颈椎前屈时上一椎体的前下缘超过下—椎体的前上缘,后伸时则相反。临床上将这一现象称为“梯形变”或“假性半脱位”。

  ④斜位片:左、右侧斜位分别拍摄,主要观察椎间孔的矢径、高度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正常人第4—7颈椎椎间孔的矢径平均为6.5毫米土1.0毫米,若钩椎关节有骨刺形成,则表现为推间孔变形、变小。 此外,通过X线片还可以判定颈椎的排列有无异常或侧弯,是否有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椎体先天性融合等畸形。通过张口位还可以显示策1、第2颈椎之间的关系是否变异。

  (2)其它特殊的影像学检查。

  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

  ①脊髓造影: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及除外椎管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有帮助。

  ②椎动脉造影: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是否为血管本身疾患相鉴别。

  ③CT、磁共振成像检查:由于具有清晰的高分辨率,因而有利于发现颈椎的早期病理变化、微小变化和发生在小关节上的改变。特别是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的改变,如脊髓组织受压情况,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移位方向、大小显示更为清晰,对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更有帮助。

  值得提出的是,特殊影像学检查,如CT、磁共振成像等由于费用昂贵,一般仅在需要进一步定位检查或鉴别时才使用。临床上检查往往是先以临床表现、X线片为基础,然后再考虑是否应用脊髓造影、CT、磁共振成像检查。

(实习编辑:吴洁浓)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