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焦点图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体检 > 大焦点图

“过度检查” 我们接受不起

举报/反馈
2010-09-09 05:41:0039健康网社区

  病人到医院看病,不管看门诊还是住院,总要在不同的检查和化验上花掉不少钱,有时甚至会超过药费,这在当下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查清病情、明确诊断。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生除了用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这3件“老法宝”外,还能依靠各种尖端仪器和化验来帮助诊断。

  以门诊为例,即使是最普通的感冒,一般需要查个血常规,有时还需要加拍胸片。稍微复杂些的疾病,需要检验的项目就更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免疫指标、心电图、肝胆B超等.

  单子一开就是一大叠,动辄上百元乃至上千元,往往医生处方还没开,病人的“银子”就已花掉一大半了。至于住院病人,各类检查名目更多,出院结账时一看,检查费占总费用的一大半!

  平心而论,要用尖端技术诊断疾病是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的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是否感觉到现在患癌症的人比以前多了?

  为什么多?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是一方面,但大家请不要忽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癌症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了!没有胃镜时,很多胃癌漏诊了;没有cT的时候,许多肿瘤都得不到明确诊断。

  然而,各种仪器设备的投资很大,检查费用自然也较昂贵,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看病贵”。如今不少病人对这些昂贵的检查提出了质疑,认为那是医生出于经济利益而开的“过度检查”。

  动机不纯的“过度检查”确实存在,而且并不罕见,病家确实为此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不过,不少被病家指责为“过度检查”的,实际上是必要的检查。

  医学问题是很复杂的,一项检查是否必要,各种不同因素混杂在一起,别说病人很难分清,就连医务人员自己也难说清。

  因此,病家不宜凭一己之见,轻率地拒绝医生的检查要求——除非你有较大的把握,否则很可能贻误大事。举个例子,×先生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查后,建议他去验血常规、做心电图。

  x先生断然拒绝,说:“我不做检查,只要吊两瓶水,别的什么都不做。”医生见劝说无效,便把病历递过去,说:“那么你签个字,有问题自己负责。”

  x先生更不高兴了,随手签上名字,扔了回去。吊完两瓶水以后,天色已晚,x先生便回家睡觉去了。到了半夜,x夫人突然听见先生呻吟了两声,赶紧开灯一看,x先生已经没气了……

  这个故事也可以有另外一种结局:x先生虽然很不高兴,但还是勉强交了费,去做心电图。不料居然被发现有严重心律失常,医生初步诊断他患了重症心肌炎,马上把他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

  一个多月后,x先生基本康复出院了。这个故事还会有第3种结局:x先生做了心电图,什么问题也没有,几天之后,感冒也好了。

  于是,他想起来就生气,逢人便说:“什么世道!感冒要查什么心电图?硬是逼我多花几十块钱!”这个例子说明,一项检查是否必要,往往有多种考虑,决不是非黑即白。

  有些检查可能很贵。也许查不出什么问题,但医生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毕竟大多数医生还是可以信任的。当然,在各种检查中,确实存在着以牟利为目的的“花招”。

  但这些“花招”通常并不高明,病家若能具备一些医学知识,很多“猫腻”是不难被识别的。对明显不必要的检查,病家完全可以向医生提出质疑;把握比较大时,也可以拒绝检查。

  必要时,病家还可以找“懂行”的朋友咨询,然后再做决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颈椎病,其主要症状是颈脖和肩部疼痛,半边胳膊与无名指、小指发麻。

  医生根据这个症状,结合颈椎X线片,基本能明确诊断。当X线片不能完全确诊时,常需要做CT检查。假如医生一开始就要你做cT,或者干脆两张检查单一起开给你,那就得打个“问号”了

  此外,尽量选择在信誉好的正规医院就医,也是避免“过度检查”的好办法。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