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健康器械 > 行业资讯

移动医疗产品的七个分类

举报/反馈
2014-08-13 00:18:5739健康网综合

  移动医疗是Sensor+App+Serive(SAS)的闭环,借助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效率,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延伸,是医疗资源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一种辐射。目前,可穿戴硬件与移动医疗的结合非常火热。按照美国学界的定义,国内移动医疗产品的应用大致有以下领域:

  第一类:医生工具 通常包括患者病历管理、药品信息、临床指南、前沿的医学资讯等,能够对医生的日常工作给予帮助。

  第二类:自诊问诊平台 包括患者自诊或预诊、医患沟通平台、患者互助平台、签约私人医生等,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为普通人和患者提供帮助。

  第三类:单科领域 关注某类疾病或某个单科领域,根据疾病的特点,借助移动互联网,将慢性病的管理提供给患者(即PM,patient management),目前常见的领域包括牙科、心血管、糖尿病、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孕期等。

  第四类:与硬件结合 用户通常需要购买专用的硬件测量生理信息,然后通过App自动记录下来,目前主要有血压血糖、心率、体温、尿液信息等指标的测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移动监护仪和远程胎儿监护等设备,也能够通过App将信息及时发送给患者和家人,此类产品大多是医疗器械公司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尝试,也可能是可穿戴硬件公司针对特定用户需求进行的开发。

  第五类:医联平台 主要由第三方供应商或HIS厂商开发,也可能由政府或医疗机构委托开发,通常包含挂号、预约、查看医院内的信息、查看化验单等功能。此类平台目前出现与微信、支付宝等结合的趋势。

  第六类:医药电商平台 提供完善的药品信息、药品使用说明、病症查询,并能够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推荐药品购买服务,包括目前国内最大的几家电商平台,该领域未来的市场规模将迎来井喷。

  第七类:医疗新媒体 除了针对医疗机构和企业提供服务外,还可以通过传递医疗资讯进行患者健康教育(即PE,patient education),同时可以连接医生、制药企业和患者,建立社区,为患者服务,采用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等通用平台架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也属于移动医疗的范畴。

  如果我们尝试将这些不同的产品进行大概分类,但其中有互相重合的情况,比如,最近我们不断看到不同业务形态的相互合作,例如“ihealth”和“春雨”的合作,将测量的人体生理信息与医生咨询相结合;也有延伸服务边界的,例如“掌上药店”未来可能与其他平台合作,先进行病情的描述,然后经过自诊或检索,再推荐用药或附近的药店。

  既然探讨移动医疗的问题,我们始终无法绕开“医疗”这个天生带有强烈监管属性的行业,美国FDA已经正式发布移动医疗类App监管条例,我国估计也会在一段时间后跟进,但移动医疗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远未达到行业稳态平衡,创新还在继续,需要小伙伴们一起努力。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