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老人 > 老人生活

心跳稍慢更长寿

举报/反馈
2017-12-14 00:00:00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台湾卫生研究院名誉研究员、中国医药大学教授 温启邦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 李学奇

  心跳与寿命息息相关。台湾卫生研究院名誉研究员、中国医药大学教授温启邦,研究了近200万份体检资料发现:除去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健康人平躺5分钟后的心跳应在60次/分钟左右,超过70次/分钟属于偏快,心跳每多1次,平均寿命就可能减少4个月。心跳70~89次/分钟的人,平均减寿3年6个月;90~99次/分钟,减寿8年;超过100次/分钟,可能会缩短13年寿命。

  这次研究首度证实,心率快是造成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温启邦解释,人类一生总心跳约为25亿次,比起心跳60次/分钟的人,90次/分钟的人20年里会多跳3亿下,心脏负荷更大,这很可能就是减寿的原因。这一规律在动物界也得到了印证。有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总数基本上相同,约为7.3亿次,心跳越快,相对寿命越短。举例来说,小鼠心跳约500次/分钟,平均寿命仅3年;猫、狗的心跳约100次/分钟,平均寿命10几年;鲸鱼的心跳约15~20次/分钟,就可活到80岁以上。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李学奇提醒,长期心率过慢也不好,会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引发人体缺氧、缺血,严重者可能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因此,如果心跳小于50次/分钟,就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温启邦指出,基因、生活作息、饮食习惯、身体是否经常处于急性或慢性发炎状态,都可能影响心率。好消息是,只要心率还没快到疾病的程度,就不需要恐慌和治疗,通过运动可以扭转这一劣势。温启邦研究发现,心跳80~89次/分钟的人中,经常运动的比不运动的平均多活5年。他建议,每天健走15分钟,速度以每秒两步为宜,并注意以下几点:

  1.先热身再出发。例如拉拉筋、扭扭腰,让肌肉充分放松。也可以先慢走5分钟,让血液充分流经腿部,达到暖身的效果,再逐渐加快步行速度。健走结束前也要留5分钟时间,慢慢减缓速度,不要马上停下来。

  2.手肘弯曲90°。走路时,腹部微微内收,脖子、脊椎应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最好直视前方,避免向下看。肩膀和手臂放松,肘部弯曲85°~90°,手掌呈握杯状。手臂自然地前后摆动,但高度不应超过肩部。不要刻意拉大或缩小步幅,以轻松、不吃力的距离为宜。

  3.避免背重物。负重会增加关节压力,健走时最多携带一瓶水、一条毛巾及一顶防晒帽,可以背个双肩包,肩膀受力均匀,不易导致骨骼倾斜。

  4.运动量循序渐进。最开始可以每天走15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从第二周起,可增加为20分钟,渐渐增加到每天30分钟以上。

  5.别勉强自己。运动时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保持身心放松很重要。无论哪种运动,只要动起来,都有延长寿命的效果。▲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