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保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老人 > 老人保健

老人家,如何“站住脚”

举报/反馈
2008-05-16 08:59:0039健康网社区

  第一次在。卫生间摔倒,幸好只是手臂骨头摔断。固定治疗一段时间后,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这一次,却没那么简单了。半夜起床,被地毯绊倒。想站起的时候,左腿竟痛得无法动弹。等送去医院时,发现是股骨骨折。而且骨的两个断面互相嵌插在一起。走路是不可能的了,连坐也不行。只能躺着,生活不能自理。她自己说,一下子成了个“废人”和负担。

  老人家为什么“动不动就摔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肌肉力量不足;视力不好;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帕金森病造成的平衡不足、活动障碍;老年痴呆,对危险缺乏判别能力;各种退行性关节炎等。

  当然,生活环境有障碍,往往也是老人家跌倒的原因。

  而“一摔就骨折”,则是因为老人家多有骨质疏松

  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000万名老年人,发生2500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用达50亿元人民币以上。跌倒是老年人的首位伤害死因。跌倒使许多老人家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原本安乐的晚年泡了汤,一下成了家庭的负担。

  防范“摔倒”,老人家自己及家人,能做些什么呢?

  1、运动,让自己“站住脚”

  老人家摔倒容易骨折的最大原因就是骨质疏松。

  这里先提醒一下年轻人:30岁前,可以说是一个人骨质的“存款期”,而30岁后便是“取款期”。有多少“积蓄”,全看你前30年的表现。

  不过,骨质流失虽说是一个必然过程,但流失的速度是我们可以自己调控的。坚持参加运动便是途径之一。

  运动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力,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也增进协调和反应能力。腰腿有力,反应灵敏,当然就能减少跌倒。老人家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当然,具体运动量要量力而行。

  太极拳和负重运动是适合老人家的运动。

  太极拳运动强度不大,但长期锻炼,可以明显提升肌力,而且使身体平衡性增强。

  而负重运动,如提些东西上楼梯,可使体内的钙在骨骼中沉着,延缓骨内矿物质的自然丢失,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从而让老人家自己站住脚,不跌倒。

  要强调的是,已经有骨关节疾病的老人家,便不适合爬山等关节负累的活动。

  自觉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可使用一些助行器,如拐杖、四脚叉、助行架等,无须觉得难为情。

  2、家居布置,家人“扶一把”

  防止家里的老人家跌倒,家人也有责任。注意家居布置的细节,可以让老人家“站得更稳”。

  ·避免生活环境有障碍物,如地毯松散不平。可选择防滑地毯,以偏明亮的颜色最好。

  ·在浴室、厕所和洗漱间安装把手。

  ·家里如有门槛,一般不要超过3厘米。门槛尽可能要有比较鲜艳的颜色。老年人视力比较差,鲜艳的颜色是他们过门槛时的一个提示。

  ·尽量选择柔和的灯光,以减低刺眼的程度。尤其是晚上老年人起床去卫生间。如果灯光太刺眼,眼睛睁不开,再加上刚刚起床。意识迷糊,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跌倒。跌倒了,扶不扶

  3、万一,还是摔倒了呢

  如果家人在场,千万不要急着把老人家扶起来。因为这一扶,若是发生骨折的老人家,也许会加重病情。

  老人家自己应该先轻微活动一下肢体。如果稍稍一动,便痛得厉害,或者受伤部位出现肿胀,甚至变形,那就应该警惕骨折的可能。如果怀疑是四肢骨折,可以就近取材,如用伞、报纸、杂志(将报纸、杂志卷起来才能达到一定的硬度)等将关节固定,或利用没有受伤一侧的肢体、躯干作为支架,临时固定,然后再送医院。如怀疑有脊柱骨折时,在急救车未到达之前,移动时应保持身体平直,千万不能使头颈部和躯干形成角度或扭转,以免增加脊髓损伤。固定、硬板搬运,立即送医院或等待医务人员到来。

  如有伤口,要先包扎和止血。如果仅仅是肿胀疼痛,可先用冰敷镇痛;24小时后则可局部做些热敷和外涂消肿药。

(责任编辑:杨淼)

老人频道点击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