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老人 > 老人生活

老人生活要紧记“三勤”

举报/反馈
2008-05-14 09:30:0039健康网社区

  在退休之前,不论做什么工作,必然都勤于思考,勤于行动,就是被动的也是脑手脚的并用,来完成各项任务。退休之后,这样被动的要求没有了,程式化的活动方式改变了,就需要主动地安排生活,主动安排自己依然“三勤”。

  别太相信脑力不济之说。人到中年以后,脑细胞由于凋亡而减少,但是仍有1/3的脑细胞储备待用,何况近来研究发现脑细胞还有再生现象。因此,勤于动脑依然能学会用电脑、绘画、书法、保健和写文章,丰富老年生活。勤于动脑,有利于保持正常的思维状态,也才能心胸开阔,性格爽朗。

  懒于用手不是享受。人到老年,尤其是家务小劳、生活自理,应该伸把手、出点力。这样既增进家庭生活情趣,又利于身体活动的协调。

  步行的健身作用大家多有认识,步行是一项全身活动,增进全身健康,尤其是利于心脏活动,有利于减缓肌肉萎缩。勤于迈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尽可能步子大一些,速度快一些,时间长一些,略甩双臂地走。别把步行当做很随意的散步和压马路。

  “三勤”将有力地克服久坐的不良生活习惯。久坐,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多种疾病的新的危险因素。

  许多中老年人,或贪恋电视,久坐到“再见”;或迷恋上网,久坐长聊;或麻将上瘾,日夜久坐。久坐成了生活中最占时间的行为习惯,老年人原本体力、精神都有了衰退,如果再患有某些慢性病,很容易懒散,迁就自己,不愿活动。

  长时间久坐,至少从五个方面对健康不利,甚至招致疾病。

  1、加大腰部负重,伤及椎间盘

  人体上身的重量,大约占体重的60%。久坐时,就把这60%的体重都压在腰椎和臀部上了。

  人们在站立时,两腿分摊了上身体重,大大减轻了腰部负重。人在行走时,两腿轮换负重,而且一张一弛,也减轻了腰部负荷。

  人体的脊柱,是由颈椎骨、胸椎骨、腰椎骨和骶椎骨相连构成的。在每两节椎骨之间都有一个椎间盘,椎间盘里含有水分,又富有弹性,很像是一片片薄的弹簧夹在椎骨间,使大梁椎骨随着人体活动前后、左右自如弯转。

  一天当中,人的椎间盘的厚度是有变化的。在床上平卧时,人体平摊,椎间盘不再受上身重力的挤压,水分充盈进椎间盘内,此时老年人的每片椎间盘厚度增加0。5~1毫米;反之,在久坐时,受挤压的椎间盘整体下沉、缩短、腰椎大梁也变直。

  长期久坐还容易使腰椎间盘向后方突出,此时或导致退化,出现骨质增生,而且易患椎间盘突出症。

  2、阻碍下肢血液循环

  久坐时,两腿活动大减,或垂落在地上不动。本来静脉血管的压力就比动脉血管的压力低得多,结果血液循环缓慢,下肢血液向上回流减少,血液在静脉血管内沉坠,容易出现两腿两脚发胀,甚至出现体位性(即久坐所致)水肿

  更为严重的是,久坐还会引起下肢深部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大腿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成为一种因血流缓慢不畅而发生的急症。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管形成的血栓块脱落,随着血液回流运行到肺部,可导致肺栓塞,会危及生命。

  曾有一位体胖的麻将迷老人,一天他从晚饭后一直打到转天早晨六点多钟,感到疲劳不支时才想回家,走了没几步,突然摔倒,被送往医院急救,诊断为右下肢深部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由于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合理,才得以脱险。

  另有一位70多岁的老妇,不爱外出活动,整天坐在床边,两腿下垂。有一天突然发现左下肢肿胀、疼痛,经就医检查诊断为下肢深部静脉栓塞,由于诊断准确,住院治疗二十多天痊愈。

  还有一位老年人,他乘坐飞机远行,系上安全带固定在座位上,13个小时后达到目的地,下飞机时这位老年乘客两腿胀疼,强行走出机舱,就跌倒在舷梯上,急送医院诊断为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治疗无效死亡。

  3、腿肌伸缩力减弱,肌肉萎缩

  久坐使腰椎间盘承受长时间的压力,进而压迫脊髓神经,影响肌肉关节互动,容易使下肢肌肉萎缩,是发生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年人的肌肉细胞水分已有减少,肌肉弹性也已减弱,骨骼也常有骨质疏松样改变,关节的活动及活动范围也在缩减。这样的变化,尤其表现在双下肢的肌肉、骨骼和关节。

  这些都属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和细胞组织的退行性改变,此时只有靠着活动和锻炼,来延缓肌肉、骨骼和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进程。人们常说“人老先从腿上老”,如果真是这样,除了与患病或伤残有关以外,重要的是缺少下肢运动锻炼,造成腿部肌肉失动性萎缩的结果。

  4、妨碍食物消化吸收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靠日常活动来保持的,其中就包括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人体在活动时,又增加了体内的能量消耗,从而促进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

  老年人本来就出现了胃张力减低,肠蠕动功能减弱,这都会影响进食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久坐,更加重了这些变化,常常表现出到吃饭的时候了,却无丝毫饥饿感;每餐进食虽少,仍然感到腹部胀满;消化不良,肠内产气过多,下腹部气胀难受;由于肠蠕动的减弱,进食量的减少,常常便干便秘

  在研究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机理时,认为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而吃了饭不活动、少活动是发生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原因。这从美国于2005年推出的新膳食指南中可以看出,他们把运动锻炼列入指南中,可见活动与饮食重要的连带关系。

  5、心理与精神易发生呆滞

  老年人本来就有不同程度的脑老化,精神心理也有改变,比如感知能力减低了,反应速度慢了,记忆力下降了,心理情绪有些消极等等。这些变化,在人与人之间可能有些差别,但确是普遍存在的。

  已经发现,那些无欲望的久坐,面对电视机久坐(往往是时醒时睡),以及在麻将桌前久坐的老年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危险增多,发生老年痴呆症的机会也增多。所以,应当增加活动,克服久坐。活动,是人体保健的一剂灵丹妙药;活动,是老年人减缓体质衰退的一条有效途径。

  人体所以能够保持正常的机能状态,得益于日常不断变化的活动。人们的身体在站立、端坐、行走、伸屈、弯转时,以及各种各样的工作劳动、家务活动中,就会使人体在重力场变换的情况下,不断变化着肌肉、关节、骨骼的动作,并且可以把这些活动产生的物质信息传遍全身,尤其是神经和经络,起到通经活络、强健身体的作用。

  老年人要充分认识久坐的危害,从而激励自己克服懒散。

  应该多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因为小劳可益寿。在家中,也不应久坐,而是坐坐、站站、走走,这符合人体规律。 “三勤”将有力地克服久坐的不良生活习惯。

  许多古人和今人从“三勤”中获益。南宋诗人陆游以家务小劳健身心,在“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他得高寿85岁。革命老人朱德77岁高龄上峨眉山万年寺时执意不坐滑竿,他说:“懒惰的结果,会使生命萎缩。”

  “三勤”有利于降脂,有利于降糖,有利于防胖,有利于强心。“三勤”促健康,“三勤”缓衰老。

(责任编辑:杨淼)

老人频道点击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