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老人 > 老人生活

人到老年,别太多牵挂

举报/反馈
2008-05-09 07:17:0039健康网社区

人到老年,别太多牵挂


  一段是年轻人的对话——

  有一天在办公室,几个青年在闲聊。其中一个说:“昨天晚上我回家晚了些,其实还好,十一点钟还没到,我老爸老妈就急得不得了,一直打我手机,催我回家。直到我回到家,他们才放心,很快就睡着了……”另一个青年立即附和着说:“是呀,我只要比平时晚半小时到家,我爸妈就会胡思乱想,担心我骑助力车是不是撞人了?或者会不会被人撞了?尽往坏处想。这让我下班也不敢晚回家,真没劲!”

  对此,老年人是怎么认为的呢

  在“老年活动室”中,一位近60岁的大妈对另一位老太太讲:“我家阿明,讲起来也是二十八九岁的人了,人倒是长得像模像样的,但是却像小孩似的玩心重得不得了,老是与同事、朋友在一起喝酒、打麻将……疯得晚上不知道回家,一点也不知道老人为他操心。他不回到家里,我就是提心吊胆睡不着觉。”另一位老太太连忙搭腔:“是呀,我也是这样。你家是儿子,还好些。可我家是女儿,深更半夜不回家,你说急人不急人?讲讲她吧,她非但听不进去,反而怪我多操心。你说气人不气人?有时候想想也是,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人了,我何必要管这么多呢?可是,到时候她不回家,我总是急得不得了,不放心。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是她的母亲?”

  老年人的这种“不放心子女”的情况,在心理学中称为“牵挂心理”,它的产生,与焦虑情绪有关。

  子女长得再大,即使已经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在老人的眼中,他们还是“孩子”,还是他们的儿子(或女儿),这就是“子女永远是老人眼中长不大的孩子”。人人都希望家庭成员平安、幸福,这种心态,在老人心中尤为迫切。老年人经历广,涉世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情又多;老年人的心态又不像青年人那样“拿得起,放得下”,他们做事比较认真、古板,比如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就翘首以盼子女能早些回来同享天伦之乐,于是就会产生期待心理。期待时间稍长,就会产生牵挂心理,再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焦虑心理。最后就会胡思乱想起来:“是不是……”“会不会……”这种胡思乱想,都是往“不幸”“不吉利”方面去想的。虽然他们也会自我安慰:“不大可能会……”“现在外面安全多了……”但是,子女不回来,这种胡思乱想就无法停止,使自己处于焦虑与自我安慰的矛盾心态中。直到子女平安回到家,一切负性情绪才会消除,心态才会恢复如常。这种心态,在更年期和老年期中是十分常见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牵挂确实是难免的。然而,子女毕竟长大了,再也不能将他们当成孩子看待了。要相信他们的处事能力,凡事不能总是朝坏处想。同时,要告诉小辈自己的牵挂心态和焦虑,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双方思想沟通了,代沟消失了,关系也就融洽了。

(实习编辑:张一鸣)

老人频道点击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