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老人 > 老人心理

走下属于自己的神坛

举报/反馈
2007-10-11 11:04:00中老年保健

  实例一

  人物档案:

  夏仁厚(化名),男,70岁,退休主任医师

  夏老是一位骨科专家,退休后又被医院返聘。夏老的工作比以前轻松很多,一来不做科主任了;二来不用天天坐班,一星期只上班三天,周一和其他专家一起联合查房,周二、周五出专家门诊。这样的工作量,对于夏老这个年纪很合适,既能享受退休后的悠闲,又能发挥余热。按说这样的生活是快乐而充实的,可是,夏老返聘后工作得并不顺心,因为堵心的事儿很多。最让他不快的是,他总感觉科里的那些医生不像以前那样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了。

  一次,夏老在给一些医生讲解他过去成功治疗的一个疑难病例时,有一位年轻医生突然很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新思路的治疗方案。夏老的脸色当即就变了,心想:“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才看了几个病人,就敢颠覆我的治疗方案,简直不知天高地厚!”夏老越想越无法忍受一个小辈对自己如此不敬,于是怒气直接对着那位年轻医生发作:“别在我的面前逞能!医生干一天积累一天经验,我干了四十多年骨科,我积累的临床经验,够你学习半辈子的了!”说完转身而去。此后,夏老发现来向他请教的人明显少了,好像大家都在有意识地避开他似的,这让他的心里非常不舒服。

  还有一件令夏老耿耿于怀的事。新的骨科主任上任后不久,组织科里的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创新小组,专门讨论和研究医疗技术的革新。在这个创新小组成立前,骨科主任征求夏老的意见,并请他做顾问。可夏老很怀疑这些年轻人的能力,因而对此事很不屑一顾,一口回绝:“我是不会做这个顾问的。年轻人有什么经验?不如踏踏实实地学习、本本分分地工作。” 夏老原以为这件事会因为他的反对而不了了之,没想到几天后这个创新小组还是成立了。虽然事后骨科主任向夏老解释说:“年轻人对这件事的热情很高,相信一定能调动他们科研的积极性。”但夏老听后却更加生气,觉得这分明是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专家点评:权威心理根源——权力腐蚀+传统礼教+传统体制

  美国老牌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丈夫曾死于斯大林政权的迫害。在谈到权力对人的危害时,斯特朗说过这样的话:“权力是会腐蚀人的。”不管这话从这位深受其害的女记者嘴里说出是否有偏见,但谁也不能否认:权力,作为至高无上的象征,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腐蚀性。

  加上在我国,儒家礼教的盛行又对权威思想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孔子在谈到如何治国时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又提出了有教无类论,鼓励平等竞争,讲究谁有本事谁上,谁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就起用谁。然而,尽管孔子说的君臣父子在当时的社会是为了明确人的责任和分工,强调人的权利和义务,但后来封建王朝的当权者为了自己统治的需要,只强调了礼教中的等级秩序,却抛弃了有教无类中的平等思想。

  传统体制中的论资排辈也一再强化了权力的威严,各种政治运动也培养了人的从众心理和人们对权威的盲从性。这一切都从客观上助长了权威思想的猖獗,而对那些看重权势的人,权力自然成了他们的腐蚀剂,他们自己也做了权威思想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就像实例一中的夏老,退休后又反聘,本是件好事,但由于依然没有从权力的惯性中走出来,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因此,本该快乐的生活变得不快乐了。

  实例二

  人物档案:

  刘华(化名),男,68岁,退休国企干部

  刘华退休已经好几年了,可心里的失落感依然十分强烈。退休前,他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可以说权倾一方,过惯了呼风唤雨的日子。但在退下来之后,门前冷清了,电话不响了,每天接触的人除了老伴儿还是老伴儿,刘华觉得自己的心空了,心情非常压抑,脾气越来越坏,平时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对着老伴儿发火、摆脸色,还对老伴儿管头管脚,反正是什么事都得顺服他。

  刘华刚退下来的时候,就向老伴儿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她马上退出老年迪斯科队。原因很简单,“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又蹦又跳,不像话!”其实老伴儿参加这个老年迪斯科舞蹈队已经两年了,先不说她和队里的那些老姐老哥们处得很有感情了,更主要的是自从跳舞以后,她觉得自己的心情和身体都比以前好了。以往刘华工作忙,对这种事从不发表意见,可他一退下来却把小事也当事儿了。老伴儿没办法,只好向他妥协。接着,刘华又下了一道“圣旨”,要求老伴儿跟他一起学习书法,虽说老伴儿对书法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但她还是听从了刘华的安排。

  长期以来,刘华不仅在单位里说一不二,而且在家也是相当威严的,所以老伴儿早已习惯了什么事都顺从他的意思办。而且,平时除非遇到比较重大的事情,否则刘华一般很少和老伴儿聊天谈心,对家务事也从来不闻不问,他总觉得自己做这些芝麻琐事有失尊严,即便是退休了也不例外。

  这天早晨,刘华的老伴儿准备出门去买菜,经过客厅时,她看到刘华正坐在沙发上抽烟,心想他总这样闷在家里,对身体不好,怎么也得出去活动活动、散散心吧,不如叫上他和自己一起去买菜。可她还没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刘华就已经火冒三丈了,从沙发上跳起来,声色俱厉地说:“你说什么呢?让我和你去买菜?你竟然让我去做这些婆婆妈妈的事,这怎么可能!”老伴儿觉得有些委屈,忍不住小声回了句:“我也是为你好啊!再说我又不是请来的保姆,这些婆婆妈妈的事就该我做,你就不能做一点儿?”刘华还是第一次看到老婆跟他顶嘴,他最痛恨别人顶撞自己了,通常都是他凶别人,别人从不还嘴。所以这时刘华的火儿更大了,他一脚踢翻茶几,冲着老伴儿大吼:“什么时候轮到你对我发号施令了?”眼看着刘华的怒不可遏,他老伴儿再也不敢说什么刺激他的话了,连忙一个劲儿地向他赔不是,这才让刘华的怒火慢慢地平息了下来。

  专家点评:权威思想根源——权力腐蚀+男权教育

  有一种人,对他们来说,权威心理是表象,歧视女人才是根本。而且他们对女人的歧视并非发生在掌权后,即使没有权力,他心里对女人仍怀有潜在的鄙夷和敌对。这一方面来自于权力对他的腐蚀,不管他还在不在位,他仍是官气十足,认为我就是比你强,你就得听我的;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教育,例如,夫为妻纲,夫唱妇随。

  这种男人的特点是,他们看起来阳刚气十足,其实心里很脆弱,特别需要感情上的关爱。但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陷入到敌视女人的误区,他们亲近女人的正常需求往往伴随着恐惧感。他心里总有一种潜在的惧怕,认为如果我爱一个女人,她就有可能伤害我;一旦我给她爱的力量,她就会成为压在我头上的人。

  为缓解心里的恐惧,这些男人通常会在意识里削弱女人的力量。他暗自认为,如果他能剥夺女人的自信,她就会变得软弱,从此依赖他,离不开他,他就消除了被抛弃的恐惧感。于是他想呵斥她就呵斥她,想伤害她就伤害她。结果是,他们的女人不仅是他情爱的对象,这些紧张、矛盾的情感也使女人成了他恐惧的焦点。

  更有甚者,他对女人的歧视在其掌权时还有所收敛,因为那时他的恐惧可以在官场权威中得到缓解。反倒在退休后,他失去了手中的权力,心里的愤怒越发火爆,心里的虚空也越发厉害。就像实例二中的刘华,这种时候,女人自然成了他的出气筒,他也只有在欺负女人的病态中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与实例二中的讲述一样,现实生活中,很多男人都可以耍弄权威,也有很多女人似乎是自愿地服从了男人的权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歧视女人的男人看来,控制女人最有效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彻底伤害女人的自尊。为此他们常对女人吼叫和谩骂,要么就挑三拣四,要么利用女人对批评的重视,不断地给女人以批评之辞。比如他们会说:“你太敏感了”“你太缺少女人味了”。他对妻子的批评听起来头头是道,在情在理,实际上潜含了男人对女人的鄙视和敌对。女人习惯了用男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而要求自己 “做一个好女人”,就成了男人享受女人的理由和女人自我失落的陷阱。

  生活中,面对男人的权威,很多女人都让步了。她们这样做无非是想维护自己的婚姻,换取家里的安宁。在处理男女关系上,适度的让步是必要的,但如果女人一味迁就,一味让步,自己的需求总摆在第二位,女人就很难维护自己的尊严了。重要的是,如果那个男人从本质上就歧视女人,即使你以完全的失尊来取悦他,他也未见得领你的情;相反,无端的顺从还会把他变成疯狂的“吸毒者”,把你自己变成他随意吞噬的“毒品”。

  实例三

  人物档案:

  杨明元(化名),男,69岁,退休公务员

  很多人在退位之后感到失落,但杨明元却正好相反,他说当年他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无官一身轻,终于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杨明元在退休前两年,就开始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好了准备。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年轻时自学过口琴,据说吹得相当不错呢。不过,他最喜欢的是二胡,但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乐器,也交不起学费,所以就没学。后来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是官越做越大,整天忙于工作,没有一点空闲时间,所以又没学成。杨明元说,他早就把这个梦想放到了自己退休以后,所以他对退休生活一直很期待。

  退休后,杨明元就开始跟着专业的二胡老师学习拉二胡。每天清晨和傍晚,他都要到附近的公园里去练习,因此又结识了一些擅长乐器演奏的老年爱好者。渐渐地,大家经常凑在一起练习、交流、切磋、演奏,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杨明元的二胡自然也就越拉越好了。

  后来,杨明元发挥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把这些乐器演奏爱好者都召集了起来,组建成了一支老年乐队,他又被大家一致推选为队长。从此,杨明元全身心投入到了这支乐队中,买谱子、排节目、筹划演出等等,他都要亲力亲为,并且还拉拢秘书出身的老伴儿为他们的演出写串连词。看着杨明元如此痴迷其中,老伴儿就跟他开玩笑说:“我瞧着,你这队长当的好像比局长还要过瘾啊。”杨明元听了哈哈大笑,风趣地回了一句:“这就叫‘官不在大,有权则灵’呀。”

  在乐队成立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让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杨明元提议再邀请一些能歌善舞的老年人充实进来,这个想法得到了队员们一致的赞同。如今在杨明元领导下,集唱歌、舞蹈、演奏于一体的老年文艺活动队,名气越来越大,经常会受到邀请,参加各种演出。杨明元说他们这支队伍主要突出两个字:“乐”与“为”,即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专家小结

  如今对佛学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用禅的故事来阐明功德的真意,我们受益匪浅。

  菩提达摩是佛教的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公元527年,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梁武帝得知,急忙派使者把祖师迎到首都南京来。

  一见面,梁武帝就迫不及待地问祖师:“我自即位以来,大兴佛事,造寺庙,译佛经,刻佛像,供养的僧侣不计其数,我的功德将如何计算呢?”

  达摩回答:“并无功德。”

  梁武帝大惑不解说:“我做了那么多事,还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呢?”

  达摩祖师答道:“你所做的都是世俗的小果报,谈不上真功德,真正的功德是最圆融的智慧,最纯净的心灵。它存在于你的内心,它是无法用世俗的方法来计算的。”

  这个故事,和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不争之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六十八章里有这样一段话:“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意思是说,善于用人的人,在下人面前也很谦恭。这就是不与人争的品德,这样才能调动别人的力量,是适合天道的品德,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

  由此可见,真功德在于无功德,真权威在于无权威。面对如此谦恭的美德,相信那些“我权威,我做主”的狂傲者在认真反省后,也无法不触动,不羞愧。

  而重要的还不在谦恭本身,看了实例三的故事,大家肯定会有同感,原来谦恭不但能给人平和的心态和充实的生活,还能给人快乐的心情。

  同样是当过官的人,因为不在意官位,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杨明元退休后反倒在无为中获得了有为的快乐。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里倡导的“为无为”。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意思是说,有所作为,要当作无所作为去对待;做一件事,要当作没有这件事去对待。这样一颗平常心,与不造作、不张扬的处事之态,正是杨明元自得其乐的写照,也是很多退休官员追求的境界。

  专家忠告1:女人面对权威男人怎么办

  1、说出你的委屈和压抑。

  2、列出他对你的贬损和谩骂,也列出你对自己的正确看法。

  3、该干什么干什么,不拿他的错误惩罚你自己。

  4、适当地冷淡他,让他尝尝没有你的滋味。

  5、有自己的兴趣和寄托。即使人到老年不可能有大改变,你仍要在包容他的同时有自己的寄托,以便在心理上释怀。

  专家忠告2:如何修为真功德

  1、把自己摆在年轻人的位置,体会将心比心。

  2、对着镜子教训自己,体会被教训的滋味。

  3、每天到公园去散步,感悟自然的平和。

  4、面前放两碗水,一个满碗,一个半碗,体会谦受益,满招损。

  陈非子简介

  自由作家,心理学者,婚恋问题专家。

  曾在西班牙L&A公司任首席代表。后赴西班牙、澳大利亚工作和学习。

  自1998年至今,出版六部婚恋原著畅销书《苏醒的伊甸园》、《创造伊甸园》、《快乐女人》、《智慧女人》、《发现女人》、《男人是个坏东西?》及相关随笔和心理分析250余万字。

  以生动的文采和人性的思维方式赢得时尚婚恋专家的赞誉,并通过独特的心理治疗让众多不快乐女性变成了快乐女人。

(责任编辑:杨淼)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