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老人 > 老人心理

不能真把“老小孩”当小孩

举报/反馈
2010-02-24 07:00:0039健康网社区
不能真把“老小孩”当小孩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人们也经常听到“老小孩”、“小小孩”等描述老人幼稚行为的词语。那么,“老小孩”算不算老年人的正常表现呢?

  医学研究证明,“老小孩”、“老糊涂”不是老年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和各种慢性病长期作用所导致的轻度认知损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6%~31%患轻度认知损害。其中每年有15%轻度认知损害发展为老年痴呆,2年后34%发展为老年痴呆,3年后则高达57%发展为老年痴呆。因此,轻度认知损害实际上就是老年痴呆的早期阶段,万不可把“老小孩”当小孩而置之不理,延误治疗时机。

  什么是轻度认知损害

  轻度认知损害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认知损害,它没有显著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轻度认知损害不是以记忆等损害为特征,而是以失语或情绪障碍为表现。轻度认知损害发展下去,可变为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痴呆或语义性痴呆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西方国家大于65岁以上人群患轻度痴呆在10%左右,中、重度痴呆占5%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由轻度人损害转化而来。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大约有600万老年痴呆患者,仅北京就有10万人。老年痴呆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和照料负担可想而知。因此,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对老年痴呆预防具有战略性意义。

  如何判断轻度认知损害

  记忆减退如经常放错物品、难以记起熟人的名字、电话号码和最近谈话的内容等;或在熟悉的环境中混淆方位、记不住时间、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骑车经常闯红灯等。

  性格改变如情感淡漠、抑郁或不耐烦、焦虑、易怒等或语言迟缓、词不达意等。

  执行功能下降如不能完成指令等。

  积极治疗是预防老年痴呆的关键防线

  导致轻度认知损害、老年痴呆的原因,除老龄外,往往与各种危险因素有关。如41%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损害,42%以上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发生认知损害,26%的慢性心衰患者发生痴呆,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100%会发生痴呆,98%的淀粉样脑血管病患者会继发痴呆。此外,家族遗传史、脑动脉硬化、脑白质缺血、脑萎缩、低教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外伤史、维生素B12缺乏、梅毒、艾滋病、抑郁症史、帕金森病等都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有关。

  因此,医学界把老年痴呆的预治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减少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第二道是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防治其发展为痴呆;第三道是对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维持其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其中,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是老年痴呆预防的关键,即所谓的“见微防巨”。

(实习编辑:李文展)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