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老人 > 老人心理

老年人如何正确看病吃药

举报/反馈
2010-01-15 00:03:0039健康网社区

  据统计:老年慢性病患病率10年来上升了4%,尤以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和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且城市高于农村。还有些疾病发病率增长非常快,如糖尿病患者已较10年前增加了3倍。但调查显示,老年人患病后两周内的就诊率只有45.7%。

  患慢性病也要定期就诊

  不少老人了解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或“久病成医”,在家里备了小药箱,认为慢性病在家治疗既省事又省钱。还有的慢性病患者,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专家点评:有些疾病发病初期的症状可能与老年人原有的某些慢病相似,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往往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即使是慢性病,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定期复查,不能过于依赖小药箱或自己的“经验”。老年人对待疾病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被医生怀疑为肿瘤、冠心病时,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看病要有全科意识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增大,而老年人通常是哪儿不舒服就看哪科,专科医生往往也只看本科病种,缺少全科意识,这样对老年人十分不利。

  ■专家点评:看病前最好先由全科医生诊断一下患有哪些疾病。再请医生建议主要应先治哪种疾病,辅助治疗哪种疾病。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别把心理问题不当病

  抽样调查显示,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这些老人却很少去看心理医生。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专家点评: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也不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影响。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调整,多与人沟通,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吃药不能跟着广告走

  过分相信广告,是老年人用药的一大误区。

  ■专家点评:老年人既担心自己有病,又怕到医院检查出病,就自己看广告买药。结果常常是药不对症,花了不少冤枉钱,也没有治好病。因此,吃药最好听从医生的意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少花冤枉钱。

  用药剂量、疗程要遵医嘱

  程阿婆得了胃病,看病时医生给她开了一种药,并嘱咐她吃完后复查。她一吃就感觉好多了,药吃完了她没再去看医生,而是自己到药店买来这种药服用,且一吃就是半年,直到出现持续腹痛、腹胀的症状才上医院。医生说是药物服用时间过长所产生的副作用。为了减少上医院的麻烦,自己随意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的现象,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

  ■专家点评:自主用药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危险的。因为有些药物对于一些病症有缓解作用,但是大量临床试验发现,许多药物长期服用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很多老年病患者都需要终身用药,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最好按医嘱服用。应选择安全、可靠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对长期服用的药物定期进行适当的更换。

  怎样才能少花钱看好病

  ■专家建议:发现自己从未出现过的症状和体征,最好直接去大医院挂专家门诊号,挂号费虽然贵一点,但可以避免误诊和漏诊。得了危重病也要去大医院,以免错过最佳诊治时机。对于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则可选择小医院,因为这些病目前已有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在哪一级医院诊治没有太大医疗质量的差异。看病时要带齐以前的病历,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便于医生诊断。

(实习编辑:梁蓉)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