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导航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信息导航

高血压降压误区多,这些陷阱要小心!

举报/反馈
2023-07-20 11:47:25

2019年,我国农村、城市心血管病(CVD)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农村、城市的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均占该地区的20%以上,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这些心脑血管疾病都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研究显示,管理好高血压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但高血压对于大家来说真是既熟悉又陌生,近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0个高血压患者中大概只有1个人能管好高血压。总有人不会管血压或管不好高血压。其实,在高血压治疗中有很多常见的误区,这也是高血压没管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就来认识并破解一下这些常见误区吧。

误区一:确诊为高血压,却不愿意过早用药

很多人确认为高血压之后不愿意服药,主要是担心要一辈子用药,觉得用药后会产生耐药,慢慢的降压药就无效了,因此趁着症状不重就不用药了。这是非常错误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损害身体的血管,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血压的高低也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患者都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要知道降压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因此,我国权·威指南建议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该在开展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对于仅收缩压<160 mmHg 且舒张压<100 mmHg且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医生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暂缓给药,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多3个月,若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治疗。

误区二:降压药都一样,用哪个都行

有些人只服药,不看效果,觉得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还有的人喜欢自行购药,看见病友用哪个就用哪个,偏信“贵药”,“新药”,“特药”,这些做法都是盲目的和有害的。

目前我国权·威指南推荐选用的五大类降压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抑制剂(ARB)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其中CCB类(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降压作用强,耐受性较好,无绝·对禁忌证,适用范围相对广,可与其他四类降压药物合理联用。多项调查显示,CCB类降压药也是我国门诊降压药中使用相对多的一类。

误区三: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有人一旦确诊了高血压,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血压也不例外,除非血压急剧升高有生命危险,如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等须快速降压,其他一般情况都应该讲究的是平稳达标。

对于没有并发症的患者,一般血压要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应降至130/80 mmHg 以下;年龄在 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 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 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 以下。

误区四:血压降下来就能停药,高了再吃药

有些人服用降压药后,一看血压降至正常了,觉得高血压已经治好了,就把药停了。长此以往,对血压控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都是不利的。

高血压是不能治好的,只能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造成血压波动,血压波动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更大,长期控制血压达标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坚持长期服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可以与医生商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药物方案和剂量。切不要自己轻易停药、断药。如果开始调整治疗方案和剂量了,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的变化。

怎么样,这些误区您都遇见过吗?从现在开始纠正还来得及。一定要记住,在降压治疗的过程中,有问题应寻求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帮助,莫要自己看着办。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22,37(6):553-578.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1):1041-1048.

3.高血压联盟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2014年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简明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4,(z2):131-140.

4.丁宗君,李燕.社区医院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特点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6):720-722.

5.黄远莉.我院2017-2019年门诊高血压患者及用药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85-88.

6. 戴烨.基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对某院门诊降压药应用情况的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2):11-13

审批号PP-NOR-23-011704,有效期至2025年2月13日,过期视同作废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