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结石自己掉出来可能是慢性扁桃体炎、食物残渣滞留、口腔卫生不良、长期吸烟、酗酒等病因导致的,针对不同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建议患者注意观察,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1.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由于炎症反复刺激,会导致扁桃体隐窝口黏膜增生、肥厚,进而导致扁桃体隐窝口狭窄。当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时,就会形成小块状的物质,即扁桃体结石。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可以通过漱口水含化片的方式缓解不适的症状,比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漱液等。
2.食物残渣滞留
食物残渣滞留在扁桃体处可能导致细菌滋生,产生异味和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引起扁桃体结石的发生。针对食物残渣滞留的情况,可以使用牙线或者舌刮板进行清理,也可以用生理盐水漱口来帮助清除残留物。
3.口腔卫生不良
口腔卫生不良容易导致细菌大量繁殖,这些细菌可能会附着在扁桃体上并形成结石。改善口腔卫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建议每天至少刷两次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并且要定期使用牙线和漱口水。
4.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刺激扁桃体,使其分泌更多的粘液,这些粘液可能凝固形成结石。戒烟是预防扁桃体结石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来实现戒烟目标。
5.酗酒
酒精是一种刺激性物质,长期饮酒会对扁桃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使扁桃体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增加结石形成的概率。控制饮酒量是必要的。男性一天不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女性不超过一个标准饮酒单位。
针对扁桃体结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扁桃体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食用过硬或过热的食物,以减少对扁桃体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