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男性 > 保健常识

大豆油危害最大?花生油、菜籽油…常见的5种油,哪种更健康?

举报/反馈
2021-06-28 10:23:4939健康网

世上最不健康的油是什么?绝大部分人会回答:地沟油、奶油、路边摊炸过很多次的油。

但最近,网上大量出现“大豆油也不健康”的观点,就连小九也在亲戚群里看到相关文章,吓得九妈赶紧把家里的豆油换成花生油。

图源网络搜索

看到这么多人为此惶恐,小九忍不住想:“大豆油不健康”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真的很不健康吗?

一、大豆油比糖还可怕?

小九查阅资料后发现,“大豆油不健康”的说法源于去年刊登于内分泌学期刊《Endocrinology》上的一篇论文,论文指出:大豆油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影响神经系统疾病,诱发自闭症、老年痴呆、抑郁症等。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小鼠喂食分别含有大豆油、亚油酸含量低的大豆油、椰子油三种高脂肪饮食,结果发现,喂食大豆油的小鼠体内产生了100多个无法运行的基因,包括产生催产素的基因,导致下丘脑的催产素水平明显下降。

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神经科学副教授格丽塔·库拉斯-科拉佐指出:下丘脑在机体新陈代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维持体温、调节体重等作用,对生物的生长、对压力的反应、脑部的正常功能也至关重要。

研究一出,各大媒体开始跟风报道,“大豆油危害最大”、“大豆油比糖更危险”等说法开始出现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

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这篇论文发表后,受到不少科学家的质疑和反驳,称其在制造谣言,“大豆油不健康”根本站不住脚。小九整理了几点反驳证据,具体如下。

·“美国著名医生”是一名骗子

这名声称“大豆油不健康”的美国著名医生,是靠“反疫苗”“反戴口罩”等反科学言论出名的。他自己有一个售卖保健品的网站,曾因虚假宣传被美国FDA和FTC警告和处罚过很多次,因此他的言论可信度不高。

·这是一项存疑的动物实验

这项研究具有局限性。首先,实验对象是小鼠而不是人类,不代表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其次,这项研究只使用雄性小鼠,未对雌性小鼠进行研究。另外,实验中的“喂养设计”也不合理,存在诱导实验导向、选择性呈现结果的嫌疑

总的来说,这仅仅是一项存疑的动物实验。


·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不高

任何植物油在精粹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而日常烹饪中,植物油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可以少到忽略不计,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食用大豆油根本不用担心反式脂肪超标。

所以,还请大家提醒家里人,不要急着把大豆油扔掉。目前看来,大豆油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而真正要少食用的,其实是下面两种油

二、真正有害的2种油要远离

1、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即氢化植物油,其生产成本低、保质期长,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长期摄入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50多万人死于反式脂肪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有酥油、人造黄油等。此外,蛋糕、饼干、薯条等使用氢化植物油油炸锅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鉴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WHO 呼吁各国消除工业反式脂肪酸,丹麦、加拿大等国家已采取行动,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规定,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食品包装袋的配料信息,如有“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成分,应减少食用。

2、过期食用油

很多人以为食用油不会过期,这种想法大错特错。长期放置的食用油容易油脂氧化、酸败,食用会引起中毒,轻则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反应,重则出现皮肤青紫、呼吸衰竭等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食用油有没有过期呢?可以从颜色、味道和时间三个方面辨别。

·看颜色,正常食用油多数是淡黄色的,如果食用油的颜色加深太多,十有八九是酸败了,应避免食用;

·尝味道,取少量尝味道,如果带有一股异常的“哈喇味”,说明过期了,不要食用;

·看时间,一般食用油的保质期是18个月,是指未开封的。开封之后,食用油不断与空气接触,很容易变质,最好在2个月内食用完,因此最好根据使用速度购买。

三、哪种油才是健康的好油?

这种油不健康,那种油也不健康,有人就懵了:到底吃什么油才健康呢?目前,市面上的食用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高油酸型橄榄油、茶籽油、菜籽油;

高亚油酸型: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

均衡型:花生油、稻米油、芝麻油;

高亚麻酸型: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

饱和型: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

不同食用油的味道、优点和缺点不一样,具体使用哪种,还要看烹饪方式。例如:

炖煮推荐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少;

煎炸炒推荐用花生油、米糠油、菜籽油,其耐热性好,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酸平衡;

凉拌推荐用橄榄油、茶籽油、亚麻籽油,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油酸含量高,耐热性好,低温不容易凝固。

其实,无论哪种油,我们最好能换着吃,才能保证不同脂肪酸均衡摄入。同时每天食用油摄入量应在25-30g,不宜过多或过少,快看看你达标了吗?


参考资料:

[1]研究发现:我们每天都吃的大豆油,或对大脑产生多种负面影响 .国际科学 .2020-03-03

[2]每餐都离不开的食用油,到底应该怎么选 .人卫健康. 2020-12-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