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男性 > 抽烟

中国科学家测出二手烟伤害

举报/反馈
2008-05-29 00:07:00新浪

  《北京科技报》:您的研究与吸烟有关。您自己吸烟吗?

  王成波:老实说,大学的时候是吸的,但开始做研究之后就慢慢减少了,现在肯定不吸了。就像我们研究组的创立人,他此前可是个“大烟鬼”,可以说烟不离手。可开始从事吸烟引起的肺病检测的研究后,就彻底戒掉了。接受我们检测的一位妇女,也被发现肺部病变。她的丈夫吸烟。此前,她并不认为家人吸烟会对自己健康造成影响,现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极力劝丈夫戒烟。其实选择研究由吸烟引起肺部疾病的检测,和我的家庭有些关系。我的父亲很能抽烟,而我母亲在我大学时查出患有肝癌。我想,我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事情。

  《北京科技报》:您为什么尤其关注“二手烟”呢?

  王成波:事实上,“被动吸烟是否有危害”这在医学界一直存有很大的争论。我注意到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我们用新方法检测哮喘引起的肺部深层病变。我们采用了两个对照组,一组是病人,一组是正常人。对病人,我们能准确、轻松地检测;但我们发现在正常人中,也有一两位的数据有问题。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两名正常组志愿者的小时候,父母都吸烟,也就是说他们都曾被动吸烟。于是,我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在去年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我们利用新方法首次证实了被动吸烟——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二手烟”,引起了肺部深层伤害。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选择利用氦气开展研究?是偶然冒出的念头么?

  王成波:选用氦气是因为它的特殊性质。它绝对安全,没有副作用,不会进入人体的血液,这是应用于临床的关键因素。而且氦气很轻,因此弥散的速度很快,可以快速探索肺部组织。早在199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就首先发明了氦气核磁共振成像,这一技术已经成长为一个新兴的科学领域,而我们科研小组在这个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是世界上最佳的研究小组之一。在本次获奖的研究中,技术上的主要突破是我发明了一种新的弥散成像方法,使得氦气的核磁共振信号增强了,提高了原来方法的敏感性,可以探测出很早期的肺部病变。

  《北京科技报》:研究中,您是如何找到突破性方法的?

  王成波:说起这个,有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2002年,我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到美国。选择这项研究后,头三年里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就在2005年6月的一天,晚上半睡半醒,我也不知道是做梦了,还是清醒的,想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解决方法。怕忘了,就起来赶紧写在一张纸上放进书包里。第二天醒来,确实忘记了这件事。我拿起书包,坐上校车往实验室赶。途中,翻了翻书包,奇怪包里怎么会有一张纸。再一看:嗳!上面写着一个关键问题的不错方法。经过一个月的验证,解决了其中的一些不足,后面的研究水到渠成了。我幸运地在梦中找到了方法。

  《北京科技报》:您的方法解决了哪些难题?

  王成波:哮喘在科学界就一直存在很多困难。科学家们长久怀疑,除掉气管收缩以外,哮喘还会引起肺部深层组织病变,但是由于技术困难,一直难以确认。我们的这次突破,就初步解决了这一难题。可以说,我们第一次在临床上发现了哮喘引起的肺部深层组织病变。进一步的研究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种疾病的规律。目前,对哮喘的发病机理和病程发展,科学界并不清楚。目前,我已经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肺气肿和其他几种吸烟引起的疾病。

  《北京科技报》:研究中,您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成功了?

  王成波:在我发明的这种新方法之后,我们首次使用新方法检测了三例哮喘患者,但是结果与几位著名医生的预测完全不同。对此,我们研究小组之内还有很大争论。但是最终事实证明,有些时候奇怪的结果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跨越。

  王成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放射系助理教授。出生于山东胶州,2002年在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去年获得弗吉尼亚大学博士学位。

(实习编辑:黄贤焱)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