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八卦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男性 > 休闲八卦

时尚的唐朝男人

举报/反馈
2008-04-02 00:46:0039健康网社区

  诗人作美文皇帝赏簪花

  簪花,古代又称插花,是将花朵插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方式。所戴的花可以是真花,也可以是用丝帛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假花。这本来是妇女的打扮,但是在唐代,男子居然也戴起了簪花,而且还相当流行。

  每年春天,都城长安盛行郊游。公元713年的那次郊游,诗人苏颋写出了“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的美文。唐玄宗非常赞赏这句诗,就将“御花”插在了苏颋的头巾上。“御花”就是唐玄宗头上的花,连皇帝都喜欢戴簪花,更别说普通的百姓了。

  不仅唐玄宗喜欢戴簪花,王爷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汝阳王李琎的小名就叫“花奴”,他经常头戴簪花跳舞。有一次他给唐玄宗表演,戴着绢帽敲击羯鼓。唐玄宗摘了一朵簪花放到他的帽子上,李琎伴随着音乐跳完了舞,而帽子上的簪花并没有掉落。唐玄宗非常高兴,赐给他一柜子金器。这两人可以说是大唐朝的“花痴”了。

  唐玄宗是皇帝,李琎是贵族,想要什么花就有什么花。但有一位才子,为了兰花竟然做起了贼。这人叫霍定,每当春天游曲江时,他便以重金雇人窃取贵族亭榭中的兰花,全都插在帽子上,哪儿人多上哪儿,而且是一边显摆一边叫卖。路上的男男女女打破了头都要买,地上到处扔的是钱币和女人用的金钗。

  帅哥插花饮酒 被当“狂妄惑众”

  有花戴又能赚钱当然是好事,但有的人却不那么幸运。唐朝末年的帅哥李梦符,生得“短小而洁白,美秀如玉人”,做起事来放荡不羁。他经常在洪州的大街小巷招摇过市,一年四季浑身都插满了花,在城中大大小小的酒馆喝酒。后来他惹怒了官府,被看做是“狂妄惑众”,他本人也因此锒铛入狱,并在狱中作诗称:“插花饮酒无妨事,樵唱渔歌不碍时。”确实够狂妄的。

  以香熏衣是礼节 标新立异更时髦

  唐代的男子不仅喜欢戴簪花,而且还流行以香熏衣。人们把以香熏衣当成一种礼节,如果男子会见客人时不以香熏衣,会显得很不礼貌。

  除了衣服要用香熏外,唐代男子还追求标新立异。成都有一位叫路岩的,风貌神俊,又会穿衣服,曾经是成都风流人物竞相模仿的对象。他裹的“幞头”(纱巾)样式很美,很快就风行一时。为了标新立异,与大众相区别,他又剪去了纱巾的角,于是人们也跟着剪去了纱巾的角。过了一段时间,路岩又换了新式衣服,于是人们都自嘲说,我们成不了路岩,永远不如他时髦。

  唐代男子使用唇膏和面膜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盛唐时期“妇人为丈夫之相,丈夫为妇人之饰”的社会现象很正常,就是说女人打扮成男子的形象,男子穿戴着女人的服饰,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这一时期男子与女子一样,平时也用面脂、口脂等化妆用品粉饰头面。有一位叫韦崟的,风流爱美。有一次他听说朋友娶了一位貌美的佳丽,于是就打水洗澡,头上戴上漂亮的丝巾,嘴上抹上唇膏,去恭贺他的朋友。可见当时男子使用唇膏是很平常的事。

  唐代还有一位比韦崟更臭美的叫卫玠,他姿容秀美,披肩长发长五尺,每天洗完澡,都有两个婢女用金盘子托着头发给他梳头。他洗脸时用的是自制的“化玉膏”(类似现在的洗面奶),还把芹菜捣成泥,敷在脸上做面膜。因此他的脸明亮湿润、没有皱纹。

  刺青——唐代男子的另一最爱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唐代男子还有一种爱好——刺青。刺青在唐中期及以后可谓流行一时,当时的长安、成都、荆州、黔南都有刺青的风俗。男人用针在皮肤上刺出图案,然后涂上墨,待创面痊愈后,就形成了无法磨灭的图案。

  当时的蜀人最善于刺青,不仅图案清晰如画,而且色泽鲜艳。在荆州的市场上有专门的刺青工匠,他们事先将针固定排列为一定的形状,然后根据顾客的要求,将各种图案刺在皮肤上,再涂上石墨。当时人们最喜欢的图案是蟾蜍和蝎子。在长安的市场上还出现了唐代最早的专业刺青美容师“劄工”,他们也做着同样的工作。

  当时的刺青者大多数是市井恶少或者军人,所刺的内容千奇百怪。家住长安大宁坊的张干在自己的左臂上刺的是“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上刺的是“死不怕阎罗王”。“京兆尹”是当时的官名,就是京城的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王力奴在自己的胸部和腹部刺上了山、庭院、池榭、草木、鸟兽。赵武建在身上刺了一百六十处番印。还有更奇怪的,蜀人赵高将佛教里的天王像刺在背部,他犯法时应该杖背二十,可是地方官吏却不敢,因为他背上刺着天王。后来剑南节度使来了,用杖刑将他背上的天王像打得稀烂。节度使走后,赵高挨家挨户袒衣讨钱,美其名曰“修理功德钱”。

  唐代刺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内容多与诗歌有关。蜀小将韦少卿在胸部刺一树,树梢有乌鸦数十只,下面悬一镜子,有人以绳牵镜,以此表示张燕公诗句“挽镜寒鸦集”的意境,可谓用心良苦。荆州人葛清从颈部以下遍身刺三十余图,每图表示白居易的一首诗。如画一人持杯临菊,表示“不是此花偏爱菊”;画一树,树上挂缬,表示“黄夹缬林寒有叶”。人称他为“白舍人行诗图”。

  许多人都以刺青相比试,或刺《辋川集》一本,或刺白居易、罗隐二人诗百首。有些无赖少年甚至将平生所到过的地方、饮酒赌博之事及所交往的妇人的姓名、年龄、形貌详细地一一刺在身上,这种刺青图案被称为“针史”。

  后周太祖郭威年少时与冯晖交好,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一天,二人遇见一位道士,自称“业雕”,为他们二人刺青。道士在郭威脖颈左边刺一麻雀,右边刺谷、粟;在冯晖肚脐处刺瓮,瓮中有大雁数只。道士说待到麻雀吃到谷子、大雁飞出瓮时,也就是他们发达之日。后来麻雀与谷、粟的距离逐渐接近,等到郭威登位时,麻雀竟然吃到了谷子。而冯晖官高位显时,大雁真的从瓮中飞出。因为郭威脖子上有刺雀,人们又称他为“郭雀儿”。

(责任编辑:滕芸)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