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关键点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男性 > 生活关键点

同性恋知识面面谈

举报/反馈
2007-09-10 23:19:0039健康网社区

  同性间的性接触传染

  男性成人艾滋病病人中,同性恋者比例较大,尤其是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随着同性恋的蔓延,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的人数不断增加,此种性行为已成为传播艾滋病的最主要方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男子,其精液子中存在着大量艾滋病病毒,浓度可达107-8/ml精液。另外,男性肛门直肠和女性阴道的解剖组织结构不同,阴道为复层鳞状上皮,而直肠粘膜是柱状上皮,其抵抗力较女性阴道脆弱,再有弹性也低于阴道。因此,他们在进行肛交过程中,极易使薄而脆弱的肛门直肠粘膜表面损伤,形成创面。射精时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过直肠细微创面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使机体感染艾滋病。另外,组织相溶性抗原不等细胞经破损直肠粘膜过入,受体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此二者都可以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男性同性恋者并非单一性伙伴,他们往往与许多性伙件有着频繁的性接触,因此,既有性主动者通过精液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被动者的,也有因被动者体内有其他人的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精液,而把病毒传染给性主动者的。这就更加大了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机会。

  (六)有关同性恋的十大误区

  谬误1:同性恋男子性骚扰儿童。

  事实:这种观点已反复被科学研究证明是错误的。基于一系列的研究,性侵犯领域内的专家们得出结论:骚扰儿童在异性恋男子和同性恋男子中发生的频率是相同的。绝大多数骚扰儿童的是异性恋者,通常是受害儿童认识的异性恋者。

  谬误2:你可以通过衣着和举止判断出同性恋。

  事实:有些人认为所有同性恋男子女性化,所有同性恋女子男人化。虽然有一些同性恋者符合这些情况,但他(她)们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同性恋者,就象万宝路广告中的男人和斯佳丽式的女子并不能代表所有异性恋者一样。一般同性恋者外表和举止与其他人并无不同。大多数人是从来看不出一个同性恋者的性倾向的。

  谬误3:我从来没遇见过同性恋者。

  事实:大多数人都会认识一些同性恋者,只不过没有意识到罢了,因为这些同性恋者很好地隐藏着自己的性倾向。由于强烈的社会偏见和敌视,许多同性恋和双性恋者很难公开他(她)们的性倾向。如上面所说,大多数同性恋者外表和举止与他人无异。他(她)们存在于生活的各行各业,各个种族,各种经济地位,各个政治派别。所以异性恋者们可以认为,他们可能有同性恋邻居,朋友,亲戚,教友──即使这些人隐藏着,担心被他人发现是同性恋。

  谬误4:双性恋意味着一个人有多个伴侣。

  事实:双性恋者对同性和异性都可产生爱和性的感觉。这并不意味他(她)们有多个伴侣,就象异性恋者可能被多个异性吸引,但同样并不意味着有多个伴侣。

  谬误5: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

  事实:同性恋虽然曾经被划入精神疾病的一类,但美国精神病协会和美国心理协会已经不再把同性恋列为精神病。很多研究表明,同性恋与心理混乱并无关系,不属于任何意义上的"精神疾病"。

  谬误6:基督徒一致反对同性恋者和同性恋。

  事实:不同的基督教派和不同的个人,对同性恋者有不同的态度。一些宗教组织把《圣经》中的某些章节解释为对同性恋的戒令,而另外一些组织则把这些章节置于的历史背景中来解释,指出《圣经》中其它的一些早已不被基督教徒按字面解释的章节,如那些维护奴隶制的章节,饮食律,贞节法。而且,如同犹太教和其他一些宗教组织一样,许多基督教组织已经发表声明反对对同性恋的歧视和偏见。很多基督教派欢迎并肯定基督徒同性恋者,把他们视为基督大家庭的一员,有其特殊的贡献。

  谬误7:同性恋者有很多的性伴侣,他们不建立长久的关系。

  事实:的确,一些同性恋和双性恋者有许多性伴侣。但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同性恋者珍视和渴望长久的关系,也有很大比例的同性恋者建立了稳定亲密的关系。在对老年同性恋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年以上的伴侣并不少见。同时,和一些异性恋者一样,许多同性恋者,在一段时期里,或者终生选择独身。但是同性恋伴侣却面临着很多特别的困难。我们社会支持异性恋,但并不支持同性恋伴侣,他们没有社会、法律、经济、宗教的支持,甚至常常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即使受社会和法律的维护,异性恋婚姻依然有较高的离婚率,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仍然有如此多的同性恋者生活在一起,人们不能不为之所叹。

  谬误8:同性恋者要求特殊的权利,这是不公平的。

  事实:基本的人权不是特殊的权利。按能力获得并保有工作不是特殊的权利;在餐厅里就餐不是特殊的权利;有室可居不是特殊的权利;不论你是谁,不论你爱谁,在街头都不应受到袭击,这也不是特殊的权利。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争取的是所有人都应受到保障的权利。近年来,伴随着“阻止同性恋者得到特殊权利”的误导,在一些州和城市,提出了投票动议。实际上,这些动议所做的,干涉了旨在消除各种歧视(如在工作、居住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法努力。

  谬误9:同性恋者做不好父母。

  事实:一些人认为,同性恋者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同性恋者。还有一些人担心这些孩子的成长缺乏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念。对于第一种看法,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由同性恋抚养的孩子更易于成为同性恋者。大多数同性恋者是由异性恋的父母抚育长大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 明,人的性倾向在生命早期就由于某些生理因素而固定下来。对于第二种担心,性倾向并不使人缺乏伦理。事实上,做为来自社会敌视和歧视的受害者,同性恋伴侣常常更加致力于教育他们的孩子拥有善良和博爱的价值观念。前美国精神病协会主席贾德?马莫博士曾说:“在作为双亲的角色上,没有迹象表明异性恋比同性恋更加关怀、稳定和相互支持。”许多同性恋伴侣承诺长期的关系,他(她)们过着与有婚姻关系的异性恋者一样的家庭生活。很多同性恋伴侣共同抚养孩子。并且,很多同性恋者得到了他们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接受和欢迎。许多同性恋者表示,向家庭成员表明自己真实的性倾向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支持,他们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也更紧密。

  谬误10:同性恋者试图进入我们的学校,引诱我们的孩子去过他们的生活方式。

  事实:把“同性恋”问题带入学校的想法是曾经有过,但绝对没有要改变任何人的意图。没有证据表明一个人的性倾向可以被“引诱”成同性恋,即使有人有意这样做。把同性恋问题引入学校,目的是教育青少年不要欺辱他们的同性恋同学,这些同性恋同学常常是被骚扰和受身体侵害的目标。公开讨论同性恋问题对那些同性恋学生也是很关键的。由于感到孤独、恐惧和迷茫,这些年轻的学生比他们的异性恋同学更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最近有研究表明,30%的同性恋学生在15岁的年龄阶段有过自杀的念头,希望这一发现能让某些人更加清醒。

(实习编辑:郭淑梅)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