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2003年的4月1日,患有抑郁症的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16年,阿黛尔称:“在我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我患上了很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我很害怕,但也没有向任何人谈起过。”
前段时间,马思纯在分享的视频中,首度谈到患抑郁症一事。她称自己应该已经有十几年没有睡过好觉了,直到后来才意识到已经病很久了。
你了解抑郁症吗?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为临床中常见的与情感相关的精神类疾病,其代表性的临床表现为情绪不高、悲观厌世、认知和睡眠障碍,患者常常陷入忧郁、无法控制的自我沉思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消极思考中。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3.5亿,却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研究文章。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6.8%,也就是说我国超过9500万人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
你还会觉得抑郁症离你很遥远吗?不要再忽略或者轻视你身边那些常常失眠、情绪低落并且找你哭诉的朋友,她们可能真的病了!作为一种常见病,希望更多人了解并正确看待它。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根据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选择性的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s)、5-HT与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和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等。
如何选择抗抑郁药物?
在没有特殊因素的情况下,应选择耐受性较好、过量使用较安全的抗抑郁药。使用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患者最多,它与其他新型抑郁药是一线治疗药物。
第一代抗抑郁药的TCAs(三环类抗抑郁药)和MAOI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一般在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并且只能由具有治疗情绪障碍专业知识的医生开具使用。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以及其他以最大限度提高疗效为重的情况,可考虑使用氯米帕明、文拉法辛(⩾150mg)、艾司西酞普兰(20mg)、舍曲林、阿米替林或米氮平,而不是其他抗抑郁药。
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中,最初联合使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效果可优于单独使用抗抑郁药或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
▎在选择抗抑郁药时,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
以前接受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情况(如镇静、失眠、体重增加等);
如有过量用药史或过量用药的可能性,则需要该药过量用药的致死率低;
同时存在的其他病情可能使抗抑郁药的毒性增加或耐受性降低;
同时服用的药物可能与抗抑郁药发生相互作用;
存在非典型的特征(对丙咪嗪的反应不如对苯乙肼的反应好);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与成人不同,一般只应使用SSRIs。
抑郁症用药四大误区
只要患有抑郁症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吗? 答案是否定的。轻度抑郁症,通过心理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患有中重度抑郁症的话,就需要尽早接受药物治疗了。很多患者在用药的时候都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抗抑郁药物会成瘾
对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患者常有的误区就是服用抗抑郁剂后会成瘾。其实抗抑郁剂是没有成瘾性的。一些患者减药、停药后出现一些不适,是因为本身治疗不充分,减药、停药后症状复发或者减药方法不当所致。因此,减药、停药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二:吃完抗抑郁药后会立即见效
与大多数药物不同,抗抑郁药不会立即见效。多数情况下,都是先出现如恶心、肠胃不适等副作用,后面才开始慢慢发挥抗抑郁效果。理论上,抗抑郁药一般在2-4周开始起效。若服用后2-4周抑郁症状无明显改善,可适当增加剂量或者更换药物。
误区三:症状减轻以后就可以停药了
很多病人吃了2-4周的药物,感觉病应该快好了,就自行停药。这时候几乎绝大部分的患者的症状都会反复。刚刚在好转的过程当中,这时候绝不能停药。要注意合适的时间段去减药停药。最好不在有可能会面临重大的生活工作状态的变化时停药。
误区四:自己随意减少药量
患者在停药的过程一定要逐渐减药,减药速度一般是每次减20%左右,并且要观察两个月左右。减药量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一定要看病情变化的过程。如果这两个月之内病情没有波动和反复,可以接着继续减,直到最后停药。
抑郁症并不遥远,笑容可能只是他们的伪装。
愿大家都能真正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马辛.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
[2] 2015BAP循证指南: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修订2008版).
[3]李玥,贺敏,张磊阳,裘福荣,陈文文,吴雨,杨蒋伟,蒋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01):8-13.
[4]高贵元,黄捷,刘丹,张芳,张超群,张国利,陈丽华,邵迎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01):52-55+70.
[5]祁荣,陈军,余邵民.关于抑郁症的研究综述[J].心理月刊,2020,15(17):238-240.
[6]HuangYQ, Wang Y,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February 18, 2019. http://dx.doi.org/10.1016/S2215-0366(18)30511-X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精神康复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路19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泗洲镇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汶川县漩口镇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泾县大桥南路29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同路4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东省青岛市山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