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外貌危机!对容貌不满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将增加50%-285%!

如果让你给自己的容貌打分,满分10分,你会打多少分?

敢打10分的人,可能拥有一副平凡外貌,但定有一颗自信的心。

只打1分的人,可能拥有姣好容颜,却过分在意自己的不完美。

所以,美与丑,其实没有既定的衡量标准,

但一旦陷入“不满意外貌”的沼泽中,可能会引来抑郁的危机……

外貌危机!对容貌不满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将增加50%-285%!


总觉得长得丑,可能得了“容貌焦虑症”!

最近,#张檬最后悔的事是整容#登上热搜,热度一度高居不下。张檬在《我就是演员》中含泪谈到,因为网友嘲笑自己丑,且男朋友说自己丑,所以选择整容,没想到也因此断送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容貌不接纳,当听到外界否定的声音时,就认为自己是有过错的一方,开始焦虑,甚至自卑,过度忧虑外表的(不存在的)微小缺陷,最终发展为“容貌焦虑症”。

其实,不只是明星,“容貌焦虑”也会发生在普通人中。一项关于外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所有调查者中,只有27%的参与者对自己的外表满意,约70%的参与者对自己的外貌不(太)满意。可见,不满意自己的外貌,已经不再是“少见”的现象了!

外貌危机!对容貌不满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将增加50%-285%!


因不满外表深陷抑郁:“我很丑,也痛不欲生!”

青少年也是不满意自己外貌的“一大群体”。比利时根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leama Al Sabbah教授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24个欧美国家青少年行为报告数据得出结论:约61%青少年对自己身体不满意。

青少年对自己外貌不满意(直接或被迫),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最近,来自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对身体不满意的青少年,成年初期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50%-285%,其中,男孩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可能更高!该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上。

研究人员在参与者14岁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体重、身材、健美、和身体特定区域(包括腰部、大腿、臀部、脸部和头发等)进行评分,以评估其对身体的满意度。并在他们18岁时,使用有效量表(CIS-R)正式评估抑郁症状。

结果发现,女孩子往往不满意自己的大腿、肚子和体重;男孩往往对健美、胃和臀部不满意。

在女孩中,14岁时身体不满程度的每升高一次,至少发生一次轻度,中度和/或重度抑郁的风险会增加63%、67%、84%,而男孩至少发生一次轻度和/或重度抑郁的风险增加50%、285%。

针对男性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为何如此高,研究人员表示,“在社交时代,理想身材是每人都想拥有的,而男性青少年对于理想身材的压力将随着整体人群的增大而增大,甚至是更大,这些压力可能增加了后期发作抑郁症的风险”。

总之,这项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躯体疾病、精神刺激等因素以外,更需要我们多关注青少年“不满意外貌”的情况,这可能是诱发抑郁症的另一大“幕后黑手”!

外貌危机!对容貌不满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将增加50%-285%!


“容貌自信”,与容貌无关!

美并非没有一点瑕疵。当过于在意自己外貌的瑕疵,就会过分关注容貌这件事,引起焦虑、自卑、甚至是抑郁症。其实,容貌好看与否不源自外界的赞许有多少,而在于对自身的认可有多少。如果一味地把外在表象与“自我”连接在一起,一旦被他人否定容貌,“自我”也就顷刻间被摧毁了。

因为不满意容貌,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往往也更容易产生扭曲的外貌认知,进而采取极端的方式来盲目追求所谓的“完美形象”。如催吐、节食、喝减肥药等。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变他们陷入自卑,不愿与人多交流,每日压抑悲伤的事实,甚至是滋生了“抑郁”的毒苗!在“容貌焦虑”这条路上,可能有很多人因此受伤……

对容貌不满意的青少年,首先需要建立“容貌自信”,学会认可自己以及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可以展示更多好看之处,来掩盖不足,甚至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自己对外貌进行适度地修饰、改善、调整;其次,需要承认自己的缺点,如果他人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必须告诉他们“请注意说话分寸”;最后,可以多发掘自己的长处,虽然没有优秀的外表,但是却可以拥有有趣的灵魂。

此外,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需注意“不满意外在”也是导致抑郁症的一大诱因。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时,应该将“不满意外貌“也作为考察因素之一,通过患者主动表达的内容或诱导患者说出对自己外表的满意程度等,进而对其心理疏导,帮助其意识到自己对容貌过于偏执。

小  结

人人都活在现阶段的“自拍时代”,因此我们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形象,但是如果过分关注这种外在形象,甚至是不满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心理、身体带来诸多危害。其实,真正的美源于自信,源于对自我的肯定。以后,如果再有人问你“如果满分10分,你给自己的容貌打多少分?“,希望你能肯定地告诉他,“必须满分!”。

参考文献:

[1]Al Sabbah, H., Vereecken, C.A., Elgar, F.J. et al. Body weight dissatisf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among adolescents in 24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urvey. BMC Public Health 9, 52 (2009).

[2]Anna Bornioli, Helena Lewis-Smith, Amy Slater, Isabelle Bray. Body dissatisfaction predicts the onset of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 females and males: a p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2020; jech-2019-213033

2021-01-05 00:00:03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元素障碍是什么意思
微量元素障碍是指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如微量元素缺乏还是微量元素过量,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相应临床症状的病症。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所占比重微小,但其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保障机体正常运转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较为多样,首先饮食摄入不足是常见因素,例如贫困地区人群因食物种类单一,长期无法摄取富含锌、铁、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部分患者可能因挑食、偏食,不吃肉类、海产品、坚果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导致铁缺乏引发缺铁性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锌缺乏则影响味觉和食欲,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另外吸收不良也会引发问题,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会破坏肠道黏膜,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使得机体无法从食物中有效摄取钙、镁等元素,长期可能导致骨骼发育不良、手足抽搐等情况。微量元素过量也会危害健康。某些地区土壤、水源中含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当地居民长期接触,体内蓄积过多,铅过量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患者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汞中毒可影响肾脏、神经系统功能,出现蛋白尿、震颤等症状。此外,不合理用药、误服含微量元素的物质等也会造成体内微量元素失衡,如过量补充维生素D会促使钙吸收过多,引发高钙血症,危害心脏、血管等器官。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根据结果合理补充相应微量元素。生活中要注意远离污染环境,避免接触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少微量元素过量摄入的风险。一旦怀疑出现微量元素障碍,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测确诊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调整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恢复身体健康。 如何预防微量元素障碍均衡饮食:食物是微量元素主要来源。要确保膳食多样,主食粗细搭配,如糙米、全麦面含多种微量元素;多吃新鲜蔬果,像菠菜补铁、橙子补维C促进铁吸收;肉类如牛肉、猪肝富含锌、铁,海产品如海带含碘丰富,应注意不挑食偏食,每日摄入种类尽量超12种,每周超25种,全面满足身体需求。合理补充:特殊人群要按需补充微量元素。孕妇、哺乳期妇女因孕育、哺乳消耗大,需额外关注。如在医生指导下补叶酸、铁、钙等。婴幼儿生长快,4-6个月后辅食可添高铁米粉,再逐步引入蛋黄、肉泥,按生长阶段补营养。老人消化吸收差,可补适量维生素D助钙吸收,补前咨询医生,以防过量。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元素障碍跟微量元素检查一样吗
微量元素障碍和微量元素检查是不一样的。如果发现微量元素检查结果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从概念范畴维度来看,微量元素障碍是指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出现异常,包括缺乏、过量或比例失调等情况,进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生理功能异常或疾病状态。而微量元素检查则是一种医学检测手段,通过采集血液、头发等样本,运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来测定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了解其在体内的水平,为诊断微量元素相关问题提供依据。其只是对微量元素状况的一种检测评估方式,本身并不等同于微量元素出现的实际障碍情况。从临床意义上来讲,微量元素障碍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意义,意味着身体已经因微量元素的异常而出现了健康问题,需要针对具体的障碍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微量元素检查的临床意义在于辅助诊断,通过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微量元素异常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检查结果可能提示某种微量元素含量偏低,但并不一定能直接诊断为微量元素障碍,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对于关注微量元素状况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查,尤其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但不能仅依赖检查结果来判断健康状况,要将检查结果与自身的身体表现相结合。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动症缺乏什么微量元素
多动症可能与缺乏铁、锌、镁等微量元素有关。微量元素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其缺乏时,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进而与多动症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1、铁:铁元素对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意义重大。缺乏铁会影响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多巴胺在大脑中参与调节注意力、行为控制等功能。缺铁时,多巴胺合成不足,可能导致大脑对注意力和行为的调控出现问题,增加多动症的发病风险,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不安等症状。2、锌: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与激活,在大脑发育和神经功能维持方面不可或缺。缺乏锌会干扰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对于保持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十分关键,一旦因缺锌受影响,就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多动等类似多动症的表现。3、镁:镁能够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在大脑中,其有助于稳定神经元的活动。当体内镁缺乏时,神经细胞的稳定性被打破,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紊乱。这会影响大脑对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引发多动、冲动等行为,与多动症的某些症状相似。若怀疑有多动症倾向,不要自行判断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及时前往正规医院,通过专业检查评估是否患病及微量元素水平。日常饮食中,注意营养均衡,多吃瘦肉、坚果、绿叶蔬菜等富含各类微量元素的食物。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元素障碍症能治好吗
微量元素障碍症部分能治好,因摄入不足等引发的,调整饮食或补充相应制剂可改善,如锌、铁缺乏症。但由遗传性或慢性疾病引起的,治疗难度大增,单纯补元素难奏效,需复杂方案。微量元素障碍症通常是由于机体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排泄过多等原因导致的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对于这类情况,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锌缺乏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锌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坚果、牡蛎等,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锌制剂,可以有效补充体内锌元素,从而缓解因锌缺乏导致的症状。同样,对于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或者服用铁剂,也可以显著改善贫血状况。然而,如果微量元素障碍症是由于遗传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治疗难度可能会大大增加。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体内铜代谢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这类情况,单纯依靠补充铜元素可能无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治疗方案,如基因治疗或酶替代疗法等。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慢性疾病或吸收障碍,也可能导致微量元素持续缺乏,此时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更严格的监测。对于患者而言,一旦发现微量元素障碍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测确定缺乏或过量的元素种类及程度,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液中的微量元素水平,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