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腼腆到一定程度就是社交恐怖症?

腼腆到过度是社交恐怖症?

  有人认为,腼腆(shyness)是人类正常的情感反应,具有进化学意义,如避免个体卷入有害的社会关系;另一些人却认为,腼腆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反而不利于进化。

  另一方面,近年来的队列研究显示,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SAD)的患病率较前些年升高。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目前SAD是否存在过度诊断的状况,如正常的腼腆被过度诊断为SAD;或者SAD在此前诊断不足。无论如何,明确正常的腼腆与SAD之间的界线具有重要意义。

  腼腆

  腼腆又称“社交沉默”,通常指:1. 社交及人际情景下表现为焦虑、抑制、沉默,或同时存在多种;2. 害怕被他人负面评价。腼腆是一种集合了社交焦虑及行为抑制的正常人格方面,被视为一种稳定的气质类型,且相当常见:全美共病调研(NCS,n=5877)中,26%的女性及19%的男性将自己描述为“非常腼腆”(very shy);NCS青少年研究中,近50%的受访青少年认为自己腼腆。

  相比于非腼腆个体,腼腆的人的社交焦虑及社交情境下的难堪程度更高,自主神经反应也更强,尤其是脸红。另外,腼腆的人共病轴 I 疾病、拥有内向或神经质的比例也更高。

  研究显示,气质和行为抑制是心境及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并且与SAD存在强相关性。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个体的腼腆程度在婴幼儿期大幅升高,在童年期趋于稳定。童年期的害羞程度,而非婴幼儿期,可预测青少年期焦虑、抑郁及较差的社会功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腼腆的人社会功能往往并无显着损害,甚至高于平均水平;相比于其他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也并无显着差异。

  个案:她在社交场合总站在后边

  M女士,35岁,已婚,全职会计。她认为自己一直是一个“安静而含蓄”的人,诉青少年期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朋友,“有时”(sometimes)会参与团体活动,但基本都是作为跟班,而非带头组织者。

  M女士有两三个密友,每个月社交几次,但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与丈夫和两个孩子共同度过。与生人见面或在社交场合面对几个人说话时,M女士常站在后边,也不怎么说话,尤其是在谈话开始时。她有时会担心其他人可能不喜欢她,但即便这样,她仍在试图融入谈话之中。

  M女士的工作表现很好。她尝试让自己沉浸在工作中,但仍免不了与同事沟通。尽管她在开会时更倾向于不说话,但如果需要,她也可以表达观点。M女士对自己社交生活的数量和质量表示满意,工作状态也挺好。

  社交恐怖症(SAD)

  DSM-5中,社交恐怖症个体对他人可能观察、研究或评价他们的社交场合有强烈的害怕;这些场合包括当众演讲、与陌生人会面、与他人一起进餐等。由于这些强烈的害怕,患者通常回避社交场所。基于焦虑的来源及内容,SAD可与其他焦虑障碍鉴别开来;同样是社交功能障碍,SAD表现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同样显着不同。

  美国成人中有约7%存在社交恐怖症。首次症状出现的平均年龄是13岁,75%的个体首次出现症状的年龄在8-15岁之间。至少30%的SAD患者共病心境或焦虑障碍;另外,SAD也常共病回避型人格障碍,甚至有人认为,SAD和回避型人格障碍是同一种疾病。

  DSM-5中,当患者存在以下症状时,可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 对一种或更多种社交场所的极度害怕或焦虑,因为在这些情境中,他人可能观察、研究或评价个体。

  ▲ 害怕他们的行动会被他人羞辱或拒绝,或表现出焦虑症状(如出汗或发抖)。

  ▲ 社交场所几乎总是导致害怕或焦虑。

  ▲ 回避社交场所,或忍受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

  ▲ 害怕或焦虑超过了社交场所所带来的实际危险。

  另外,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必须持续至少6个月才能诊断。这些症状并非躯体疾病或酒药所致,且已经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痛苦,损害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

  个案:一让他讲话就逃课

  J先生,50岁,单身,诉与他人互动或在他人面前讲话时感到显着的焦虑,害怕自己说出一些“很傻”的话让自己难堪。J先生称,这一情况从儿童期已经存在,自己在班里从不举手,被要求讲话时常常逃课,只有一个朋友。

  由于不敢在班里讲话,J先生在高中毕业后没有上大学,毕业后在快餐店从事过很多工作,但目前赋闲在家。

  尽管J先生认为自己是个努力的员工,但在先前的工作中,他总是很难与顾客和上司沟通。他很想再就业,但对于申请和面试工作感到高度焦虑。

  J先生从未结婚,只相过几次亲。有时候他还是想深入发展关系,但又害怕被拒绝。直到现在,他还是只有一个朋友,每个月沟通一次。

  量的不同,还是质的不同?

  究竟是腼腆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诊断SAD,还是说,腼腆和SAD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况?

  谱系假说

  腼腆和SAD有很多共同特征,如自主神经唤起、社交能力受损(如目光厌恶、难以启动和维持谈话等)、回避社交情境、害怕负面评价等。另外,腼腆和SAD均具有高度的遗传倾向:若母亲存在上述情况,孩子出现类似情况的风险显着升高。

  然而,一个问题在于:如果SAD真的是腼腆的极端形式,那么所有(或几乎所有)的SAD患者均应属于腼腆的类型。事实上,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报告称,自己在童年期是一个腼腆的孩子;考虑到腼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气质类型,此现象令人生疑。另外,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12%)自认为害羞的个体症状符合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典型社交恐怖症的个体也并不总是比腼腆的人更腼腆。这意味着腼腆和SAD的关系可能并不简单。

  性质不同

  尽管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腼腆与SAD也具有很多差异。例如,相比于腼腆:

  ▲ SAD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比例更高。

  ▲ 回避及功能损害的程度更重。

  ▲ 生活质量更差。

  既往有研究对SAD、腼腆但无SAD及非腼腆个体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腼腆但无SAD的个体在表现上更接近于非腼腆个体,而非SAD患者,尤其是在功能损害、物质使用及其他行为问题上。

  目前认为,腼腆与SAD既存在量的不同,也存在质的不同;换言之,腼腆到一定程度时的表现与SAD存在重叠之处,但两者并不相同。

  鉴别和评估

  腼腆与SAD的临床表现较为类似,鉴别主要基于焦虑的严重度及功能损害。若个体同时存在严重的焦虑及严重的功能损害,提示其社交焦虑很可能到了疾病的程度,而并非正常的腼腆。

  另外,临床判断须结合个体所处的情境:一个人突然被要求面对一大群人发表讲话,而此人平时很少这么做,出现焦虑及痛苦并不能视为病态。另外,对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而言:

  ▲ 对于儿童而言,若腼腆程度的升高与分离焦虑在同一阶段出现,可被视为正常。

  ▲ 对于青少年而言,青少年早期(此时社会关系开始比之前重要)及转学期间若出现腼腆程度的升高,可被视为正常。

  ▲ 对于成年人而言,重大生活事件(如丧偶后的相亲等)若出现腼腆程度的升高,可被视为正常。

  评估工具

  一些评估工具有助于鉴别正常的腼腆及SAD,包括自评及他评量表。

  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可评估一系列社交互动及表演情境下恐惧及回避的程度。然而,该量表最初主要用于医师他评,临床实践中可能过于繁冗。另外,该量表并未提供具有临床意义的显着焦虑的界值得分。

  临床实用社交焦虑障碍转归量表(CUSADOS)及简版社交恐怖问卷(Mini-SPIN)为简洁的自评量表,并提供了评估所需的界值。CUSADOS得分16时,SAD诊断的准确率为73%。

  然而,使用量表评估的一个局限性在于症状范围较窄,不能涵盖个体的表现;具有针对性的问诊仍是较为理想的手段。针对腼腆和SAD,临床中可考虑使用的问题包括:

  ▲ 这种焦虑影响到你开始和维持友谊的能力了吗?怎么影响的?

  ▲ 这种焦虑如何影响到你工作和上学的?

  ▲ 这种焦虑影响到你谈恋爱/你的婚姻生活了吗?

  ▲ 你对你的社交生活是否满意?能打几分?

  ▲ 你是否因为这种焦虑而无法坚持或申请工作?

  ▲ 你对这种焦虑是否感到痛苦?能打几分?

  ▲ 如果你没有这种焦虑,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 这种焦虑影响到你的成绩了吗?

  ▲ 这种焦虑阻碍到你成为理想中的员工了吗?

  ▲ 这种焦虑是否影响到你理想中与家人的关系?

  ▲ 这种焦虑如何影响到你的父母角色?

  ……

  治疗

  不必要的诊断可引发不必要的治疗,如抗抑郁药或苯二氮?,进而引发一系列副作用。

  正常范围内的腼腆无需治疗,这些人通常也不想治疗。然而,他们中可能有一些人希望改善社交能力。自助或简短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CBT])可作为第一步,同时应该也是最后一步。

  针对SAD,CBT为推荐一线治疗,尤其是轻中度患者。若病情严重(如共病)或对CBT治疗应答不佳,则可考虑联合药物治疗,但长期目标仍是停用药物。有研究显示,CBT维持治疗+停药有助于预防复发。一些研究发现如下:

  ▲ 若干项研究提示,单用CBT治疗SAD具有良好的短期及长期疗效。

  ▲ 药物治疗SAD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疗效不及CBT。

  ▲ 短期内,CBT+药物治疗SAD的疗效显着优于单用CBT或药物。

  ▲ 长期内,单用CBT的疗效优于CBT+药物。

  除CBT外,人际疗法(IPT)、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及短期的精神动力学治疗均对SAD有效。

  药物治疗方面,推荐使用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等,其中帕罗西汀、舍曲林及文拉法辛均具有FDA批准的SAD适应证。苯二氮?(如氯硝西泮及阿普唑仑)并未被NICE指南推荐用于SAD的常规治疗。此外,该指南还推荐,若患者在3个月内产生治疗应答,应维持治疗6个月。

  结语

  腼腆和SAD既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不同。焦虑及功能损害仍是鉴别两者的主要因素,而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转归及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2017-03-21 01:18:22浏览3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兵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孕妇血压高怎么办
孕妇血压升高一般要根据其原因来决定处理方法,不可一概而论,孕妇血压高的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饮食不当以及妊娠高血压等。 1、生理性因素 若孕妇在测量血压前出现剧烈的情绪变化以及运动时,都可能导致血压出现波动,从而出现血压测量结果偏高的情况。对于此种情况导致的血压升高,孕妇可再次测量血压,且在测量血压前要放松心情,保持身心舒畅,可在静息状态下坐在椅子上休息至少5分钟,使全身放松后再进行测量。 2、饮食不当 若孕妇长时间且大量食用高钠的饮食,例如食盐、酱油等,也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对于饮食不当导致的血压升高,孕妇应积极纠正自身不良饮食习惯,减少高钠的食物的摄入,可以适当多吃高钾的食物,例如蘑菇、紫菜、海带等。钾元素可以促进钠从尿液排出体外,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降低血压的作用。 3、妊娠高血压 若孕妇在怀孕前血压正常,而怀孕后血压大于140/90mmHg,则可能为妊娠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病情,延长孕周,尽可能保障母子安全。妊娠高血压的孕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例如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等。另外,在服用降压药物期间,需密切观察孕妇的血压情况,使其不低于130/80mmHg,以保证子宫胎盘有足量的血液供应。
沈利萍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妇有宫颈炎怎么办
孕妇有宫颈炎可以通过注意卫生、注意饮食、注意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改善。1、注意卫生孕妇有宫颈炎,可能是个人卫生不洁、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等症状。建议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细菌滋生,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在怀孕期间也要避免进行性生活,以免刺激宫颈,引起宫缩,导致流产。2、注意饮食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吃小米粥、南瓜粥等食物,也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黄瓜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而且也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3、注意休息在怀孕期间,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孕妇也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刺激宫缩,引起流产。4、物理治疗如果孕妇有宫颈炎,出现了阴道出血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可以促进病情恢复,从而缓解症状。5、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苦参凝胶、红核妇洁洗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抗炎杀菌的作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孕妇还要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焦虑情绪。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果孕妇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妇咳嗽最怕三种克星是什么
一般没有孕妇咳嗽最怕三种克星的说法。孕妇咳嗽可以吃梨、金桔、枇杷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鲜竹沥液、川贝枇杷露等药物。1、梨梨性凉,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如果孕妇出现咳嗽的情况,可以适当吃梨进行改善,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2、金桔金桔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而且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如果孕妇出现咳嗽的情况,可以适当吃金桔进行缓解,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3、枇杷枇杷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果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如果孕妇出现咳嗽的情况,可以适当吃枇杷进行缓解,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4、复方鲜竹沥液复方鲜竹沥液主要是由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等成分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痰黄黏稠、胸闷口干等症状。如果孕妇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方鲜竹沥液进行治疗。5、川贝枇杷露川贝枇杷露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川贝母、桔梗、枇杷叶等,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等症状。如果孕妇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川贝枇杷露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孕妇要注意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但是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如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孕妇及时就医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孕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高
孕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可能是饮食不当、运动量少、激素影响、妊娠高血压、慢性肝炎等原因所导致的,可以通过日常调理、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1、饮食不当如果在平时不注意饮食健康,经常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比如炸鸡、肥肉等,可能会使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偏高,甚至也会使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以吃清淡的食物进行改善,比如水煮白菜、清炒苦瓜等,也可以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香蕉、菠菜等。2、运动量少如果在平时不注意运动锻炼,长时间久坐或者是久站,可能会影响到体内的脂肪代谢,也会使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以通过多运动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跑步、游泳等,也可以通过走路、跳绳等方式进行处理。3、激素影响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刺激到肝脏,从而出现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分娩后,症状会逐渐得到缓解。4、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压是指在妊娠期特有的高血压,可能与营养缺乏、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5、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是指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可能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乏力、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促进肝脏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李莹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甲
如果没有胎心胎芽孕妇会有什么反应
当女性怀孕一定时间后,胚胎就会逐渐形成胎芽和胎心,而孕妇无胎心、胎芽的症状包括早孕反应消失、阴道出血、下腹疼痛以及白带异常。一般情况下,怀孕30-40天可形成胎囊,40-50天形成胎芽,50-60天形成胎心。如果怀孕超过60天孕妇还没有出现胎心、胎芽,可能存在胚胎停止发育的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清宫手术治疗。 1、早孕反应消失 无胎心、胎芽出现则说明胎儿已经停止生长发育,做B超检查可发现胎儿生命迹象消失。所以孕妇在怀孕之后所出现的早孕反应也会随之消失,可能不会再有恶心呕吐以及厌油腻等早孕症状,乳房发胀疼痛的不适感也会消失。 2、阴道出血 当胎心、胎芽消失时,孕妇可能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症状,出血量一般较小且没有血凝块。随着胚胎停止发育时间延长,孕妇会逐渐出现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时的大量出血症状,而且分泌物中可能会掺杂有组织物。 3、下腹疼痛 无胎心、胎芽还会导致孕妇有明显的小腹部疼痛症状,并伴随有轻微的腰部疼痛不适感。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还可能会有阵发性下腹部剧烈疼痛症状发生,一般在胚胎组织排出之后腹痛可得到缓解。 4、白带异常 无胎心、胎芽的孕妇也会有大量白带分泌,阴道会经常分泌出咖啡色或者暗红色的血性白带。部分情况下可能会伴随着难闻的腥臭味。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