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夜半难入眠?中医3茶饮对症改善

  现代人不论男女老少,忙工作、忙家庭、忙课业、忙3C科技,大脑一片混乱,常常无法一夜好觉。事实上,就中医生理学来看,可以将「睡不好」分成过劳、心气虚血虚、心神不安3种类型。

  第一种过劳型,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没有时间休息的,到了夜晚却入睡困难,适合用疏肝理气类的中药茶饮,例如五味子茶;

  第二种是心气虚及血虚型,爬楼梯或拖地容易喘吁,头晕的原因常是因为血液循环到脑部的部分不足,以致睡眠不安,频频作梦,则适合用含中药「天麻」类的茶饮,可以帮助脑部的血液循环;

  第三种是心神不安型,脑部思虑过多,导致无法入睡,适合用「宁心安神」类的中药茶饮,如茯神、酸枣仁、柏子仁、浮小麦。

  下列针对上述提到的3种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介绍3道可以帮助睡眠的中药茶饮,不仅有助改善失眠问题,对人体也有保养的作用,非常适合经常有睡眠障碍的现代人饮用。

  ★过劳型/日夜操劳?喝疏肝理气五味子茶

  材料:五味子20克、红枣(拍裂)5颗、枸杞10克。

  作法:取锅装500毫升干净水,将洗净的五味子、红枣、枸杞放入沸腾水的锅中煮10分钟,过滤取汁、趁热加20克冰糖溶化即可。

  ★血虚型/夜长梦多?天麻麦冬饮促血循

  材料:天麻5克、麦门冬10克、赤芍10克、

  作法:将药材洗净以500c.c.冷水泡10分钟,再用小火煎煮15分钟饮用。

  ★心神不安型/思绪纷乱?莲子茯神茶宁心安神

  材料:茯神15克、莲子10克、浮小麦10克。

  作法:将药材洗净以500c.c.冷水泡10分钟,再用小火煎煮15分钟饮用。

2014-08-08 00:40:28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高血压患者吃壮阳药的危险
壮阳药一般指补肾壮阳的药物。高血压患者吃补肾壮阳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血压控制、头晕、引起胃肠道不适、加重肝肾负担等危险。1、血压升高壮阳药一般是指具有补肾壮阳功效的药物,高血压患者吃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影响血压控制、引起胃肠道不适、加重肝肾负担等危害。2、影响血压控制如果高血压患者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血压控制不良,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3、头晕如果患者长期服用补肾壮阳的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导致头晕。如果患者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通常在停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4、引起胃肠道不适壮阳药物服用后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壮阳药物时,应注意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5、加重肝肾负担由于壮阳药物一般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而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如果患者长期服用壮阳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同时,在服药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适合肝硬化吃的壮阳药有哪些
肝硬化患者一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参茸鞭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属于一种中成药,主要由熟地黄、山药、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也具有一定的利水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引起的不适现象,比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2、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主要由山药、地黄、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补肝肾的功效,也具有一定的利水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不适现象,比如腰痛水肿、四肢冰凉等。3、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主要由知母、黄柏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也具有一定的利水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等不适症状。4、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主要是由肉桂、附子、熟地黄等中药组成的,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5、参茸鞭丸参茸鞭丸主要是由人参、鹿茸、巴戟天等多种中药材组成的,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与作用。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疾病引起的不适现象,例如阳痿早泄等,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如果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