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一发现抑郁症苗头赶快“自疗”

  面临现实社会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或是身边的朋友常会出现一些类似抑郁症的症状,甚至是治病救人高智商级别的医生,也会出现抑郁症。

  精英人群更容易抑郁

  美国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约有12%的医生曾患抑郁症。但医生们似乎很难接受,抑郁症以及其他精神疾病应该被视为疾病的事实。当这些精神疾病发生在他们身上时,这种倾向尤为明显。与一般公众相比,医生自杀的危险性更大。一项以14个国家医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男性医生的自杀率为普通人的3.4倍,女性医生则高达5.7倍。为此,美国医院极其重视医生们的心理问题,除了为其配备了“专属心理医生”、心理咨询热线,还通过其他举措来舒缓医生们的紧张情绪。

一发现抑郁症苗头赶快“自疗”

  抑郁症虽不属于遗传疾病,但有遗传倾向。三代血亲中有家族史者,是高危人群。此外,没有压力等诱因时,抑郁也会来临,如季节性抑郁症,冬春之际发病。这与冬季和初春缺少阳光照射,导致松果体素和5—羚色胺的分泌失调,引发抑郁情绪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精英人群中,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多。他们意志坚强,干劲冲天,雷厉风行,脑子灵,点子多,让别人忙个不停,脾气粗暴,自我感觉良好。这种轻躁狂状态,周围人看不出来,他们也感觉愉悦、幸福,但在抑郁状态时,自杀率比单相抑郁症患者高。

  专家建议,当工作繁忙、心情烦躁、想发脾气、情感脆弱时,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与朋友一起参加文体活动,与家人一起到户外散心,或者干脆给自己放个长假。其次,在遇到打击、不如意时,及早寻求帮助,不要自己扛。内心烦闷时要善于倾诉,可以向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排解内心苦闷。

  抑郁症自疗法

  出现抑郁症的苗头怎么办?如何早期熄灭之?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针对抑郁症患者提出几条“自疗”措施:

  ◆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担任一大堆职务,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尝试着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不要自己独来独往。

  ◆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看看电影、电视等。可以参加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等,但不要太多。

  ◆对自己的病不要着急,治病需要时间。

  ◆病人在没有同对自己实际情况十分了解的人商量之前,不要做出重大的决定,如调换工作、结婚或离婚等。

  ◆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分析哪些是消极的表现,然后想办法摆脱它。

2014-07-20 01:57:16浏览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物、生物制剂等缓解症状。建议早期诊断后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延缓关节破坏进程。1、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可快速缓解关节肿痛和晨僵。常用药物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遵医嘱使用可减轻滑膜炎症反应,但需注意胃肠道和心血管副作用。用药期间避免饮酒,餐后服用以减少刺激,长期使用需监测肾功能。2、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作为首选药物,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嘌呤合成,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炎症因子释放。柳氮磺吡啶则通过抑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减轻外周关节炎症。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3、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可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α结合,阻断其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从而显著改善关节肿胀和功能障碍。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如托珠单抗则针对IL-6炎症轴,适用于对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应答不佳者。生物制剂通常需皮下或静脉注射,使用前需排除结核、肝炎等感染风险。患者用药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定期监测炎症标志物。如果生物制剂治疗期间出现发热、皮疹等反应,需立即停药。另外,保持正确姿势,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关节负担,如提物时用肩带替代手提。同时,肥胖患者需减重以降低关节负荷。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什么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它既具有银屑病的皮肤表现,又伴有关节的炎症病变,给患者身体和生活带来诸多困扰。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从遗传角度看,存在特定的基因位点异常,使得个体具有较高的发病倾向。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和皮肤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如感染、精神压力等,免疫细胞过度活化,释放大量炎症介质,一方面导致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出现典型的银屑病鳞屑样皮疹,多分布在头皮、肘部、膝盖等部位;另外关节滑膜受炎症浸润,出现红肿、疼痛、僵硬,常见于手指、脚趾关节,也可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大关节,影响关节活动功能。银屑病性关节炎通常呈慢性发展,初期皮肤症状可能先于关节症状出现,也有少数患者关节表现更为突出。皮肤损害不断加重,鳞屑逐渐增厚、脱落,关节炎症持续,可造成关节畸形,严重时手指呈腊肠样改变,甚至关节强直,使患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而且,疾病的反复无常,在缓解与发作间交替,进一步加重患者身心负担。由于银屑病性关节炎较复杂,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上,常采用综合方案。对于轻度患者,外用药物如卡泊三醇软膏,可改善皮肤症状,减轻鳞屑。同时,非甾体抗炎药,像布洛芬,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肿胀,改善关节功能。对于中重度患者,可能需使用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其能精准靶向免疫细胞的特定靶点,调节免疫失衡,控制病情进展。此外,患者日常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减轻精神压力,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畸形以及晨僵等。1、关节疼痛: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较早出现的症状,多呈对称性、持续性,常累及双手、腕、足等小关节,也可累及膝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轻,仅在活动时出现不适,而部分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疼痛通常在休息时也不会完全缓解,且在天气变化、劳累等情况下可能会加重。2、关节肿胀:由于关节腔内积液、滑膜增生以及周围软组织炎症,关节会出现肿胀。肿胀程度不一,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软组织肿胀,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可出现明显的梭形肿胀,尤其是手指关节等部位较为明显。肿胀的关节摸起来有饱满感,皮肤可略有发红、发热,关节活动时还可能伴有摩擦感或积液的波动感。3、关节畸形:常见的畸形包括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还可能出现腕关节、肘关节等强直畸形,导致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甚至完全丧失功能。关节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如无法正常握物、穿衣、进食等,严重降低生活质量。4、晨僵:患者在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会出现僵硬、活动不灵的症状,称为晨僵。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多在1小时以上,活动后症状可逐渐缓解。晨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活动度相关,病情越重,晨僵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严重时,患者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缓慢活动关节,从床上起身或进行简单的洗漱等日常动作都变得困难。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建议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寒、受潮,可使用护膝、护腕等辅助器具。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关节屈伸活动、握拳松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在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药物治疗方面,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它能改善病情,延缓关节破坏,不过可能会有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另外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曾钢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老人膝关节疼痛的解决方法
老人膝关节疼痛的解决方法通常包括热敷、按摩、针灸、口服药物、关节镜手术等。1、热敷:利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对膝关节进行热敷,每次持续15至20分钟,每天可进行3至4次。热敷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减轻疼痛和肿胀感。需注意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2、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按摩,沿着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经络,运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推拿。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按摩频率一般每周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钟。3、针灸:通过针刺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血海等,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的作用。针灸治疗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一般每周进行2至3次,一个疗程通常为10至15次。4、口服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能够减轻炎症和疼痛症状。但此类药物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需严格遵医嘱服用,同时密切关注有无胃肠道不适反应。若膝关节疼痛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可在医生建议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增强骨骼强度。5、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半月板损伤、关节内游离体等情况。通过关节镜进入关节腔,对病变部位进行修复、清理。该手术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术后患者一般需住院观察3至5天,之后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老人出现膝关节疼痛时,首先要及时就医,明确疼痛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在治疗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因不当运动加重膝关节损伤。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