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抑郁”的帽不能随意扣

  在心理咨询中,我常会遇到一些来访者,开口就是“我有抑郁症”、“我得了焦虑症”等,早早给自己贴上心理有病的标签。但他们往往只是存在某些心理行为症状,情况根本没那么糟糕。

  心理疾病的诊断有严格的标准,需要心理医生来判断。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本是好事,但夸大问题就会弄巧成拙。一旦给自己贴上某种心理疾病的标签,有的人会出现悲观失望情绪,行为退缩,原本有条不紊的生活变得混乱。更严重的是,有的人可能出现“自我实现”效应,即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结果就真成了那样的人。比如在内心深处认定自己是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中就会下意识地按照抑郁症患者的模式去行事。

  因此,当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时,千万别给自己乱扣“帽子”,而是做到“两要两不要”。

  不要担心、不要自责。不要担心别人的异样眼光,担心难以治愈,担心情绪和行为失控;也不要武断地认定是自己性格不好或行为不良造成的,以致自怨自艾。担心和自责带来的困扰比症状更强。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发烧,无法避免。只要积极调节和治疗,大多数问题是可以解决和改善的。

  要乐观、要求助。许多人出现心理问题后会高估严重性,甚至悲观绝望。但不论情况如何,保持乐观心态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潜能,应对消极情绪。症状的改善除了当事人的自我调节外,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至关重要。当感觉自己需要帮助时,要大胆向亲人和朋友开口。还可以积极求助心理咨询与治疗,尽早解除困扰。

2014-07-20 01:00:43浏览8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耳鼻喉科主要处理耳部、鼻部以及咽喉部问题,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包括鼻炎、中耳炎、咽喉炎等。 1、鼻炎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会表现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甚至嗅觉下降,伴有头痛、头胀、头晕或发热等,以及全身炎症的症状。鼻炎的患者在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手段有鼻喷剂,严重的鼻炎患者已经影响正常的呼吸,可通过手术治疗。鼻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容易过敏的物体,如粉尘、花粉、冷空气等,并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增强体质。 2、中耳炎 中耳炎主要是由于中耳鼓室黏膜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可侵犯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等,主要见于春、冬季。如果是急性中耳炎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比较常用的是口服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或者头孢丙烯分散片,还可以同时用抗生素滴耳液进行治疗,比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可先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有部分患者炎症反应比较重甚至出现并发症的,可以做鼓膜穿刺术或鼓膜切开置管术改善症状。 3、咽喉炎 咽喉炎是比较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主要是因为咽喉部黏膜炎症反应导致。有可能是与急性细菌感染发炎有关系,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病毒感染发炎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因为接触外界刺激性的东西,或者饮食不当引起的,有一小部分患者是与过度用嗓有关系。具体的类型也比较多的,比较常见的就是急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咽喉炎。不同类型的咽喉炎,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案都是不同,因此出现咽喉炎之后,建议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测、喉镜检查,明确咽喉炎的类型,再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定期复查。 除以上常见的疾病之外,还有很多如鼻息肉、扁桃体肥大等,临床上出现明显的鼻塞、听力下降、咽喉不适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确诊病情以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