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药物结合心理 治疗神经官能

  神经官能症是一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惧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

  神经官能症的特征主要是以下几点:

  1、是一组心因性精神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

  2、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

  3、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

  4、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5、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

  神经官能症的常见类型介绍:

  1、抑郁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该症国际上通称为“心境恶劣”。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也称为焦虑障碍)。

  3、恐惧性神经症: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4、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

  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组以精神易兴奋,脑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为特点的神经功能性障碍。

  神经官能症如何治疗?

  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神经症性障碍的治疗是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神经症性症状有效,但心理治疗在神经症性障碍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联用是治疗神经症性障碍的最佳办法。

  1、药物治疗

  治疗神经症性障碍的药物种类较多,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以及促神经代谢药等。药物治疗系对症治疗,优点是控制靶症状起效较快。但用药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所用药物的起效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否则许多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可能因求效心切或过于敏感、焦虑、疑病的性格特征而中断、放弃治疗或频繁变更治疗方案。

  2、心理治疗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神经症发生机制有不同的解释和治疗方法。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心理治疗技术逐渐通过整合、折中、合作,融合成较广泛、综合和实用的模式,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关系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治疗不但可以缓解症状,而且能帮助患者学会新的应付应激的策略和处理未来新问题的技巧,同时,与治疗理论无关的因素,如人际性、社会性、情感性因素,包括治疗者对患者的关心、患者对治疗者的信任、患者求治的动机与期待等等,都对疗效有影响。

2014-04-16 13:57:43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方敏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肺癌可以治好吗
肺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癌症类型、分期、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及治疗及时性。早期肺癌通过手术切除有望治愈,但中晚期肺癌治愈难度较大,治疗目标多为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发现并治疗,预后相对较好。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能辅以化疗或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手术切除范围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确定,常见术式包括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全肺切除。早期小细胞肺癌对化疗和放疗较为敏感,但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对于无法手术的早期患者,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化疗通过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但副作用较大。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DNA,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重排,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适用于PD-L1高表达患者。肺癌的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肺癌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确诊肺癌后,应在专业肿瘤中心接受多学科团队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注意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提高治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对于晚期患者,可考虑参与临床试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胸膜肿瘤是肺癌吗
胸膜肿瘤不是肺癌。胸膜肿瘤是指发生于胸膜部位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而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体的恶性肿瘤。胸膜肿瘤和肺癌有着本质区别。胸膜肿瘤中的原发性肿瘤,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或结缔组织,如恶性胸膜间皮瘤,是由胸膜间皮细胞恶变而来,其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独特,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可沿胸膜腔扩散;良性胸膜肿瘤,如胸膜纤维瘤,则起源于胸膜的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分化良好,生长相对缓慢 。而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体,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癌细胞的形态、分化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均与胸膜肿瘤不同。另一方面,胸膜肿瘤和肺癌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胸膜肿瘤早期症状多表现为胸痛,可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治疗上,原发性胸膜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常需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而肺癌早期症状多为刺激性咳嗽、咯血、气短等,随着肿瘤进展可出现胸痛、声音嘶哑等表现。肺癌的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患者身体状况确定,早期肺癌以手术切除为主,中晚期肺癌常采用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若发现胸痛、呼吸困难等胸膜肿瘤或肺癌的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胸外科或肿瘤科就诊。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如慢跑,利于身体健康。定期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肺癌转移皮肤癌与皮肤癌一样吗
肺癌转移形成皮肤癌与原发性皮肤癌不一样。肺癌转移形成皮肤癌本质是肺癌细胞扩散至皮肤,属于肺癌的远处转移;而原发性皮肤癌起源于皮肤自身的细胞恶变。二者在发病机制、病理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肺癌转移皮肤癌的发生,是由于肺癌细胞突破肺部原发灶,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迁移至皮肤组织。这些癌细胞保留了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在病理检查中,可观察到癌细胞具有肺癌的组织学形态,如非小细胞肺癌的腺癌细胞或鳞癌细胞特征,免疫组化染色也会呈现肺癌相关标志物阳性。而原发性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等,分别起源于皮肤的基底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以基底细胞癌为例,癌细胞起源于表皮基底层,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肺癌转移至皮肤的癌细胞截然不同,免疫组化标志物也具有皮肤癌特异性。由于发病机制和病理特性不同,二者治疗策略差异明显。肺癌转移皮肤癌属于晚期肺癌,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旨在控制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期;局部皮肤病灶可辅助放疗以缓解症状。但总体而言,肺癌发生皮肤转移后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原发性皮肤癌的治疗则根据肿瘤类型、分期而定,早期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达到根治效果;黑色素瘤早期外科手术结合辅助治疗也能显著改善预后,其整体预后优于肺癌转移皮肤癌。此外,原发性皮肤癌复发多局限于皮肤局部,而肺癌转移皮肤癌常伴随全身多处转移,病情更为复杂。对于肺癌转移皮肤癌,需先明确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基因突变情况,选择合适的全身治疗方案,如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或免疫联合化疗。同时,还需要对皮肤转移灶进行局部评估,若病灶局限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或放疗
王方敏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肺癌脑转移表现是什么
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扩散至脑部,形成转移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发作以及精神行为改变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转移灶的位置、大小及数量密切相关。1、颅内压增高症状:脑转移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常于清晨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性质多为钝痛或胀痛,咳嗽、打喷嚏时可能加重。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体征,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2、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转移灶的位置不同,可能出现相应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常见表现包括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障碍、视野缺损、共济失调等。这些症状通常呈进行性加重,反映局部脑组织受压或浸润。3、癫痫发作:脑转移瘤可刺激脑皮层,引发癫痫发作。可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或局灶性发作。癫痫可能是脑转移的首发症状,尤其在转移灶位于大脑皮层时更为常见。4、精神行为改变:额叶或颞叶转移可能引起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性格改变等。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精神疾病,需仔细鉴别。针对肺癌脑转移的表现,建议及时进行头颅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其次,根据转移灶的数量、位置及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建议进行脑部影像学筛查,早期发现和处理脑转移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