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国人心理透视:为何人人都叹老

  “最近身体越来越差,记性也不好,真是老了。”43岁的户籍警老侯向《生命时报》记者感慨。“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26岁的韩洋在生日聚会上唱着这首《老男孩》,泪流满面。不知何时起,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到事业有成的中年人,都成了“叹老一族”。

  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一项近千人参与的调查发现,91%的受访者曾经叹老,其中六成人将“老了、落伍了”这类话挂在嘴边。腾讯大渝网和重庆晨报的一项调查则显示,越年轻的人越爱叹老。经常叹老的人中,“80后”与“90后”占56%,“70后”占29%。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分析称,国人“叹老”主要有3种原因。

  1.压力大催生叹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存成本高,许多人为了生计而打拼,在重压之下难免力不从心,因此带着焦虑情绪进入“人未老,心已老”的困境。他们叹老是疲惫、助、失去斗志的表现,是对现实感到力不从心的一种投射。

  2.越怕变老越叹老。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渐渐熬不了夜了,精力也不够用,难免沮丧。还有些自卑的人在潜意识里恐惧变老,偶尔看到脸上的一条细纹、一根白头发,都会害怕。为掩饰自己的沮丧或恐惧,他们会以叹老的方式来自嘲或掩饰。

  3.不自信者爱叹老。在一定程度上,叹老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也是给自己找借口,“我老了,不能承担更多责任。”这类人给“不自信”披上“老”的外衣,以此为借口逃避责任,放弃挑战。尤其一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觉得自己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被宠爱,还要逐步承担责任,因此会以叹老逃避。

  有人觉得叹老只是大家的口头语或开玩笑,可王国荣认为,全民叹老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在消极的心理暗示下,潜意识会改变机体的生理状态,导致常叹老的人真的容易变老。年轻代表着力量、创造力,当大多数国人都在叹老时,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没有朝气、萎靡不振,从而阻碍创新,不利国家发展。”

  因此,社会上要倡导“向前看”,像西方人学习,鼓励人们对未来充满想象、大胆创新,重视培养年轻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加强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同。社会还要淡化年龄的概念,打击职场上的年龄歧视,鼓励企业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年轻人敢于创新,让老有余力者有所为。对个人来说,尤其是中青年人,要有意识地不把“老”字挂嘴边,多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勇于挑战自觉不能完成的任务。老年人要有“人到老年勿叹老,青春永驻方为宝”的佳境,乐观处世,积极融入社会,发挥余热。

2013-04-03 01:29:31浏览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金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男性性生活时间短是怎么回事
男性性生活时间短可能是心理因素、包皮过长、勃起功能障碍等原因所致,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过大、第一次性生活过于紧张、缺乏性知识、夫妻关系不和谐等心理因素,可能会对性生活的时间造成影响,导致男性性生活时间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同时还可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心理疏导。 2、包皮过长 包皮过长是指部分男性的阴茎包皮完全覆盖阴茎头及尿道外口,从而导致男性阴茎勃起时龟头不能完全露出来,从而影响性生活质量,导致男性性生活时间短。患者可遵医嘱采用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同时还需注意卫生,清洗时可将包皮上翻,用清水冲洗龟头和包皮。 3、勃起功能障碍 勃起功能障碍是指男性不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硬度,患者通常会出现勃起缓慢或难以勃起等症状,从而导致男性性生活时间短。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拉非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注意休息,并适当进行运动,例如慢跑、快走或者是爬山等,有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 此外,也有可能是早泄、前列腺炎、龟头炎等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男性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癌症
临床上没有明确说明男性需要怎样做来预防癌症的发生。但通常可以通过健康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悦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进行干预。1.健康饮食: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食用腌制类食物,如咸菜等,并减少摄入辛辣刺激性食品,比如麻辣烫、烧烤等。同时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如苹果、菠菜等,以降低发生癌变的风险。2.适当运动:建议每天坚持30分钟至6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3.规律作息:男性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期熬夜,以免因生物钟紊乱而影响内分泌水平,增加罹患癌症的概率。4.保持心情愉悦: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还应该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压抑、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维持机体内分泌系统的稳定,也有助于身体健康。5.定期体检: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前往医院配合医生完善血常规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等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处理。除此之外,学会自我调节等也可一定程度上预防癌症的发生。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则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