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儿童患上自闭症 父母怎么办

  陈女士:

    我儿子已经两岁十个月了,还不会说话。之前能说一些简单的单词,比如爷爷、奶奶、阿姨、喝水、猫咪、狗狗等,可现在他都不说了。还有,他也从不叫我妈妈,看见他爸爸回来也不叫爸爸,要什么东西都是拉着我的手去拿。请问这是自闭症吗?

  专家解答:

  本来会说话,现在不说了,这叫语言退化,在自闭症患儿中并不常见,只有20%的患儿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能单凭这点说你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

  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用手指着一样东西,叫孩子看,如果他不会顺着手指看你指的东西,就要立刻带他去医院做自闭症检查。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 邹小兵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常见于3到5岁的儿童。据联合国统计,每150个儿童中就有1人患自闭症,人数并不少。这种被称为“一人得病,全家受难”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孩子将失去和人正常交流的能力。所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对治自闭症的最好方法。在广州,儿科、儿童医院、脑科医院,或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都可进行自闭症检查。

  1到2岁为最佳判断年龄

  虽然自闭症患者年龄最小的只有3个月,但要看出几个月大的宝宝是否有自闭倾向却并不容易。一般到1岁后,父母才能看出宝宝的异常行为。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说,最佳判断年龄为1到2岁,如果家里孩子到2岁还不会说话,排除耳朵、发音器官的病障后,应该立即做自闭症检查。

  5岁以上才查出自闭症的孩子,自闭症的影响就更大了。在邹小兵接诊的上千例自闭症患者中,甚至有20多岁的患者,不会使用生活中最简单的工具,遇到不顺心的事便大吼大叫,更别提外出工作,正常的恋爱了。

  自闭症家长诊断:看眼睛

  和患自闭症的孩子语言交流很困难,常常答非所问、自言自语。但邹小兵指出,其实判断自闭症,看眼睛比听他说话更重要。

  孩子若患自闭症,和人很少有目光交流,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这种兴趣通常很奇怪,比如出门前后,一定要做一套完整的仪式,否则就大吵大闹。想要东西,却不会望着家长的眼睛说出来,而是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达到目的即可。

  30岁前生孩子 自闭症风险低

  虽然自闭症令不少家庭受折磨,但遗憾的是,目前尚不清楚自闭症的成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专家们总结出了几条预防的心得,虽不能完全保证宝宝不得自闭症,但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不仅对自闭症,其他和胎儿发育有关的疾病,也可按这些方法来预防。

  首先父母双方生孩子的年龄,尽量不要超过30岁,尤其是父亲的年龄,在自闭症研究中发现,得自闭症的孩子父亲通常生孩子的年龄都较大。

  其次是避免孕期感冒,增加服药的机会。药物对胎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准妈妈们要尽量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最后一点是保持心情舒畅,胎儿从4个月大的时候,就能体会妈妈的情绪,过多的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胎儿神经发育。

  幼儿看嘴不看眼影响社会交往

  据耶鲁医学院研究发现,两岁大的自闭症患儿爱看别人的嘴,而不是眼睛,这个结果将成为判断自闭症乃至社会交往障碍轻重程度的一个标准。

  在婴儿时期乃至整个生命,目光交流都是表达和获得感觉和思想的重要途径,研究者用一种叫眼动仪的仪器,记录宝宝在和妈妈或经常照顾他们的人交流时,喜欢看什么地方。研究发现,幼儿是否喜欢看别人的眼睛,能预测他们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看得越少,社会能力越不好。研究者解释说,看嘴部多过眼部,也许是在寻找物质上的需求,而不是社会联系,从而阻碍了和他人的交流。

  据了解,该方法将用于婴幼儿自闭症和社会交往障碍的诊断,在宝宝还未学会熟练地说话之前,尽早发现自闭症的征兆。

  治疗自闭症家庭训练最重要

  自闭症治疗不像一般的病症一样,以服药为主,而是以训练为方。邹小兵提醒,所谓的营养药、补脑药,对自闭症一点治疗作用也没有,最多可起到强身健体之用,各位家长切勿病急乱投医。

  正规的自闭症治疗,应该是在训练室里进行的。通过行为、肢体等训练,让孩子逐渐学会各种生活技能,能和人正常沟通。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治病的效果。邹小兵说,自闭症训练最重要的是家庭训练,好的医师会教你在家里训练孩子的方法,否则效果就值得怀疑。

  邹小兵强调,自闭症并非不治之症,只是疗程较长,但通过训练,孩子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发现得早、训练得好的孩子,治疗后和正常人没有区别,即使是病情严重的孩子,也至少可以生活自理。”

  自闭症趋理性可成生活长处

  做决定的时候,我们惯用的方法有二:依靠直觉和理性分析,而据伦敦大学(UCL)的一项研究显示,自闭症患者比一般人更倾向于理性分析。

  研究中设立了一个有趣的“选择陷阱”。正常人和自闭症及相关人群(ASD)分成两组,每人得到50英镑,去做两次选择。有两组选择,第一组是选择A——拿走20英镑,选择B——参加赌博,有40%的机会赢得50英镑。另外一组选择是,选择A——输掉30英镑,选择B不变。

  结果发现,在正常人中,若A选项的描述是“输掉30英镑”,他们就更愿意参与赌博,尽管结果是完全一样的。而ASD受到的影响却小得多。

  毫疑问,直觉和理性分析同时影响我们的决定。自闭症患者的这种倾向,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帮助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避免情绪波动对决定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忽略了人际交往中直觉的重要性。

  研究者希望能更加了解自闭症患者,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理性长处。

2013-03-31 01:27:33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