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精神疾病 > 躁狂症

白领的三大症状需警惕躁狂症

举报/反馈
2011-09-02 02:48:00新浪

  白领需警惕躁狂症

  张先生最近感觉自己精力旺盛,在工作上非常有创意,多次获得老板的赞许。每天无论工作多累,总能保持最激昂的情绪,除了经常熬夜工作外,每天还能在健身房剧烈运动2小时,丝毫不感到疲倦,这让他的同事羡慕不已。然而,好景不长,同事们发现他有时说话很没谱,言语冲动并难以自控,经过医生诊断,才知道他患上了躁狂症。

  那么,躁狂症是什么?为何张先生会患上这种病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赵军燕老师。

  “其实,躁狂症和抑郁症均属于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这类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15岁以前和60岁以后发病者均少见。躁狂症的发病年龄一般比抑郁症早,女性比男性早。”赵军燕介绍道。那么,像张先生这样的白领为何会与躁狂症扯上干系呢?

  “总的来说,躁狂症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与以下三种有关:第一,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则患病率越高;第二,可能和大脑中的某种神经化学物质有关;第三,和某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即某些生活事件可能会诱发躁狂症的发生。”赵军燕解释说。

  “不过,躁狂症与抑郁症不同,其中潜在的内源性问题,如性格及遗传等因素对于个人的影响较大,也就是说,躁狂症的发生更多在于自身的性格及遗传。”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病区主任罗炯补充道。

  “在大城市打拼的白领人士,由于长期处于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中,工作繁忙经常加班,竞争压力大,容易对当前的生活状态及未来的前途产生焦虑;此外,再加上很多白领的生活方式单一,社交范围狭窄,遇到某些重大生活事件或过多的小麻烦时,不能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心中压抑的负性情绪无法得到及时排解,易产生躁狂状态,严重的就会像张先生那样,患上躁狂症。”赵军燕说。

  躁狂症一般有“三高症状”

  既然如此,躁狂症又有哪些症状及表现呢?

  “一般情况下,躁狂症发作的时候,有以下‘三高症状’:情感高涨易激惹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常表现为兴高采烈的状态,情绪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或者易激惹,为某些小事大怒甚至于冲动毁物等;语量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充沛、不感疲乏、表现自负、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行为轻率不顾后果、睡眠需要减少等。”赵军燕解释道。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躁狂症也会表现为极度忧伤抑郁,这就需要进行专业的区分,因为患有双向抑郁症的病人的心情可能会在极度亢奋与极度忧伤抑郁的两极间波动变化。”罗炯表示。

  张小姐在几个月前和男友分手,一直情绪不振。然而不久,同事们就发现她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向节俭的她开始疯狂购物,一说起购物就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白天工作期间沉溺于网络购物,被老板批评警告后还是很难控制自己;下班后,精力旺盛地奔波于各大商场中,并办了多张信用卡,疯狂消费……经诊断,她也是躁狂症。

  “像张小姐这样的情况,先后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情绪,就需要进行专业的判断,以防出错。”赵军燕说。

  罗炯则告诉笔者:“不同的人群会根据其职业特征、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以上三高症状只是狂躁症病人的共性特征,我们应该根据个体特征区分对待。”

  “此外,有些白领在长期和电脑相伴的单调生活中患上了‘电脑躁狂症’,经常感到精神紧张,焦躁不安,心神意乱,甚至当电脑发生故障时发生过激的情绪反应,勃然大怒,打砸身边的物品等。这些都需要特别注意。”赵军燕说道。

  及时排解负面情绪

  既然如此,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及治疗躁狂症呢?

  “一般来说,躁狂症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以春末夏初发病较多。如果发现自己有躁狂的症状,应立即去大医院的精神科就医,进行诊断和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赵军燕说。

  她建议:“对于初发躁狂症患者,治愈后维持用药一段时间后就可逐渐停药。在恢复期辅以心理治疗,会促进躁狂症的康复。如果患者有复发的征兆,如睡眠量减少、活动增多等,应立即恢复治疗。在治疗阶段,患者应积极配合,尽快康复,防止更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

  那么,白领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预防躁狂症的发生呢?

  “无论是躁狂症还是抑郁症,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及时排解导致,因而我建议,白领们应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身心松弛下来。对于自己不能处理的情绪困扰,可以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以免压抑过久产生心理问题。”赵军燕表示。


(责任编辑:唐爱凤  实习编辑:张曼)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