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抑郁症的六种主要表现是什么?

  抑郁症的基本表现是心情低落。通俗地说,就是情绪不好。正常人难免有时也会情绪不好,那么,对什么样的心情低落才能诊断为抑郁症呢?诊断抑郁症必须符合2条标准:

  (1)严重程度:心情低落必须达到使人苦恼而几乎驱之不去的程度。心情低落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如上学、上班、家务、社交等)的程度。

  (2)病程:上述情况每天出现,并且持续至少2周。

  网友求助:

  张女士刚退休的父亲最近好久都没有愉悦的表情,有一个月不下楼了,吃饭没有口,晚上不能入睡,早上醒的特别早。以前每天很乐意带小外孙逛街、玩耍、游戏,现在没有心情陪伴孩子。有时说,人活着真没有意思,不如死了的好。张女士询问:“我父亲到底怎么了?心底高兴劲儿哪去了?”  

  专家解答:

  依据张女士的简短述,初步考虑其父患上了抑郁,积极建议带父亲到专科医院求治。其父的表现符合抑郁心情主要表现。医师可以围绕每一项与病人进交谈。那么抑郁症心情主要表现为什么?

  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业余爱好广泛的人,一旦患抑郁症,这一点很容易为周围人觉察。但是,即使并无任何业余爱好,如果日常工作、生活享受和天伦之乐等都一概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快乐,就可以肯定有兴趣明显减退或丧失。

  2、无望感:病人感到个人的一切都很糟糕,前途暗淡无光,一切毫无希望。与此相反,正常人对未来抱有希望,如学业有进步,事业有成就,家人健康长寿等;也经常有各种小愿望,如攒钱买件高档商品,欣赏一场优美的音乐,周末全家外出游玩等。对未来丧失希望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

  3、无助感这种感觉很痛苦,尤其是病人难于表达。不少病人不愿就医,他们确信医师爱莫能助,因为他感到与所有其他人都不一样,似乎已经离开了人世间,掉进了深山的谷底,一切已无可挽回,谁也救不了了。病人感到度日如年,异样地孤寂、与人有疏远感。

  4、自我评论下降:病人感到自己实际上什么本事也没有,任何事也干不了,是十足的废物。至少,病人感到知识能力已大不如前。一部分病人有深深的内疚甚至罪恶感。

  5、活力丧失:病人感到他整个的“人”已经垮了、崩塌了、了架子。他很明确主要不是身体没有力气,而是精神上丧失了动力,做什么(包括自理生活)都需别人催促或推他一把,否则就根本不想动。不少病人挣扎着想振奋起来,但总是坚持不下去。病人认为自己成了“一滩烂泥——扶不起来。”

  6、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病人不是感到某种生活方式没有意义,而是感到人生从根本上说没有意义。不仅没有意义,活着就等于受罪造孽,生不如死。病人常有自杀意念,甚至实施自杀措施。

  上述六条只要有任何一条明显或突出,我们便要想到抑郁症的可能。抑郁症是一种综合征,当然有不止一种症状,但某种症状可以不明显。如果可疑而难以确诊,必须请精神科会诊。

(实习编辑:张曼)

2011-01-09 00:43:00浏览12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精神科医生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抑郁症导致脑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抑郁一般指的是抑郁症。轻度的抑郁症一般不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但如果是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则可能会由于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血管硬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椎病颅内压增高等原因而引起脑供血不足。1.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如果患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会导致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液供应,所以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并且要遵医嘱逐渐减少药量或者停用药物。2.血管硬化:如果长期情绪低落或者是过度焦虑,就有可能会诱发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的发生,从而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局部缺血、缺氧等情况出现。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改善。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容易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后就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镇静类药物缓解。4.颈椎病:由于患者的颈部受到外伤或者是长时间低头工作等原因所诱发的一种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对神经根造成压迫,所以会引起上述症状,并伴有上肢麻木以及疼痛等表现。可以配合针灸、按摩等方式来缓解。5.颅内压增高:患有此疾病以后会影响到脑部正常血液循环,甚至还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因此就会诱发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发生。需要及时去医院通过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来做处理,才能避免病情加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钻孔引流术、开颅减压术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平时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另外,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另外需要及时就医采取抗抑郁的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