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性心理障碍的病因学及临床表现

  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又名性变态(sexual deviation)指性爱对象或满足性欲的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性欲活动不指向异性,或者不采取男女双方性器官交合方式达到性满足,甚至情节荒唐者,即属于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常不以生殖为目的,违背社会习俗;其性变态为是一种习惯的,刻意追求的嗜好性行为。

  性心理障碍者大都是性格内向,害羞的人。除性活动以外,对社会生活有较好的适应性,有的人在社会上还是克尽职守的成功人士,而有别于人格障碍。有的性心理障碍者可能性欲不高,或不能参与正常性生活。因此,他们的性变态不能一概视为淫乱或流氓行为。他们对寻求性欲满足的异常行为有完全的辨认能力,事后多有后悔,但常常难以自控。其异常行为,虽属自身的病理性需求,但有伤风化,损害他人身心健康,干扰社会的行为还是要受到社会的追究的。

  性心理障碍可分三个类型:1、性身份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s):如易性症;按国际疾病分类亦包括:双重角色异装症,儿童性身份障碍等;2、性偏好障碍(Disorders of sexual perference):如恋物症、异装症、恋童症、恋尸症、恋兽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症、性受虐症等;3、性指向障碍(Sexual orientation disorders):如同性恋、双性恋。

  由于文化习俗的关系,中医文献往往对于性心理障碍的记载讳莫如深;不过,通过相关的记录可以归类到“恋童”“犬交”“兽交”“奸尸”“鸡奸”(或“妟奸”)“阴阳人”等范畴。中医对性的认识向来主张“谨独”而不生淫念,并告诫:“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中医对人的性活动,自有其看法,《玉房秘诀》认为“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能知阴阳之道者成五乐,不知者,身命将废,何得欢乐?可不慎哉!”,又说:“天地得交接之道,故无终竞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废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把交合之道,看得与天地运行规律一样奥妙,重要,并认为人体早衰,房事失和是其一种原因。处理得当就会延年益寿。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的《房中补益篇》指出,如果少年放纵肆泄,老而不知闭固,则“家道日否”,“家国灭亡”。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元气是有限的,而欲念是无限的,以无限之欲念去竭有限之元气,是应当有所畏惧的,他反复强调,人应当遏制欲念于萌芽。即:“人能于欲念初萌,即便咬叮嚼飫,强制未然。思淫逸之所,虎豹之墟也,幽冥之径也,身投爪,而形甘嚅啮,无云智者勿为,虽愚者亦知畏慎。故人于欲念起,心热之际,当思冰山在前,深渊将溺,即使他思他涉以遏其心或行走治事以避其险,庶忍能戒心,则欲亦可逸”。这种“他思他涉”或“行走治事”以抑制各种欲念的办法,就是用现代心理学的光来看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病因学】

  一、生物因素:

  从胚胎发育学的观点来看,胎儿性腺结构的早期倾向于形成女性器官。只是由于Y染色体的作用,才引起男性性腺。在缺少胎儿雄性激素刺激的情况下,胎儿会自动发育形成女性表徵。如要发育成男性,必须通过激素来转变发育模式。如果脑的发育中通过激素而接受男性信息的部位出现障碍,在男性躯体里将保留女性成分,这不仅能说明性身份障碍和性指向障碍的男性大大多于女性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何从幼年起就可以看出会否发展成男性或同性恋。也可解释为什么成年男性易性症者和同性恋者血液中性激素水平与正常男性无异的原因。即出生前,若脑子中某些关键部位没有被男性化,日后他们在儿童少年时期将不会对血中已有的睾酮作出应答反应。女性易性症者的雄性激素分泌过多,这也是在出生之前的关键期形成的;动物实验表明,胚胎期接受大量雄性激素结果所生的雌性,行为就很像雄性,提示可造成性身份障碍,到出生后,雄性激素仅能加强成年女性的性能力并且使躯体男性化,而不能改变女性的性身份和性指向。

  脑部轻度损害也是一种生物因素,如有颞叶癫痫病人伴有恋物症和异装症的报导,也发现许多男性性偏好的患者(包括阴症、恋物症、性施虐和性受虐症等)患有轻度颞叶损害,这种损害多在3岁以前发生,往往由于产伤、脑炎或脑膜炎引起,经CT检查可获得佐证。

  二、心理因素: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是,如果性心理发展过程遇到了挫折而走向歧途,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性变态。

  母亲对婴儿目光的对视,皮肤的接触,温柔的声音,慈爱的笑容都会使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起特殊关系。母亲形象占据了婴儿的整个心灵,一种女性化的倾向就会在婴儿身上,不管是男婴或女婴的身上建立起来,这个过程称为“母子结合”,实际上早在胎儿时期就已开始了,这是一种认同过程,也是男孩性别认同紊乱的潜在危险。另外,生活以及社会对儿童的态度,如父母依照自己的偏好,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按女孩对待,日久之后,会使男孩性别认同产生紊乱,反之把女孩当男孩对待,女孩也会在心理上男性化。

  三、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在同性恋中可能起些作用,如男孩家庭贫困无力娶妻,或出于逃避男性责任的潜在因素,易引起同性恋。又如某种社会。认同同性恋,在中国明清一个阶段,有富豪阶级流行过同性恋,当时常收养着“恋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丫鬟与小姐之间的关系常有不同形式的同性恋,这也可能是公开的秘密;同性恋在某些西方国家相当宽容。在我国仍认为是有伤风化,为法律不允许的。

  【临床表现】

   对自己是男是女的认识过程称为性身份认定。一旦认定了自身性别,才会按所属社会文化环境约定俗成的规范去行使自己的行为。如果对自己生理上性别的认定发生了紊乱,称为性身份障碍。

  性身份障碍,常常是指易性症(transsexualism),即对自己性别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逆反心理,持续存在厌恶本身性别和想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并要求变换为异性的解剖生理特征,其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易性症发生率,我国缺乏可靠数据。据Soutoul(1988)估计约为5—10万分之一,男:女≈3:1。台湾的一分调查发现18岁以上人口,平均1万人中有97人有改变自己性别的倾向。

  易性症者常为自己不是异性而深感苦恼,甚至由于渴求异性而改变自己装束,希望自己有异性的生殖器官,如男性愿意长成女儿貌,表示不要阴茎和睾丸,他们固执地要求医生进行隆胸或作人工阴道手术,在得不到满足时甚至自行切除阴茎或睾丸,服用雌激素。而喜爱有阳刚之气的别的男性,男异性症约三分之二不愿结婚。女性不愿自己有乳房和月经,希望自己长阴茎和站着解小便。

(实习编辑:张曼)

2010-12-30 03:16:00浏览1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儿童左下腹疼痛吃什么药
儿童出现左下腹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1.乳酸菌素片首先,乳酸菌素片是一种活性菌药物,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还能在肠道黏膜形成保护层来抵御外界病原菌的侵入。如果儿童出现的左下腹疼痛,与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的肠道内气体积存有关,常可遵医嘱使用该药进行治疗。由于铋剂、酊剂等药物能够吸附该药,因此不建议同时使用。2.阿莫西林胶囊其次,阿莫西林属于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如果儿童左下腹疼痛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疾病有关,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以及3月龄以内的患儿,通常需要慎用此药。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最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属于益生菌制剂,含有枯草杆菌和肠球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该药对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常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但需要注意用药时的水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此外,患儿还可通过饮用温开水、热水袋热敷左下腹等方式,来辅助缓解上述不适症状。同时,建议患儿恢复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并做好腹部保暖措施,避免受凉加重原有症状。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儿童支气管炎干咳无痰用什么药
儿童支气管炎干咳无痰,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右美沙芬、枸橼酸喷托维林、氯雷他定等药物进行治疗。1.右美沙芬首先,右美沙芬可以直接抑制延髓部位的咳嗽中枢,来发挥镇咳作用。该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咽喉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干咳症状,而对于哮喘、肺结核引发刺激性咳嗽,通常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2岁以内的儿童不建议使用该药物,而2岁以上的儿童也需要确保咳嗽症状不伴有咳痰症状时,才可使用该药。2.枸橼酸喷托维林其次,枸橼酸喷托维林具有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作用,该药不仅可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的兴奋性,还能辅助松弛气道平滑肌,以此来发挥镇咳的作用。但该药禁用于5岁以内的儿童群体,且若儿童本身存在青光眼、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也需要禁用此药。3.氯雷他定最后,吸入或接触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引发的支气管炎,患儿可能会因气道过敏反应,而出现干咳无痰的症状。此时,除了对症治疗外,患儿通常还需要对因治疗。氯雷他定作为一种抗组胺药物,可通过抑制组胺释放来发挥抗过敏的作用。但2岁以内的儿童禁用此药,且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口干、犯困等不良反应。此外,患儿恢复期间建议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建议家长尽快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完善血常规、痰培养等相关检查,明确引发支气管炎的具体原因并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儿童流鼻涕、嗓子哑怎么办
儿童流鼻涕、嗓子哑时,常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优化生活环境、合理服用药物等方式来缓解不适症状。 1.调整饮食习惯 首先,多喝温水可以使咽喉部位保持湿润,对嗓子哑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并适当增加雪梨、橙子、菠菜、胡萝卜等新鲜果蔬摄入量,不仅可以缓解不适症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优化生活环境 其次,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注意室内清洁,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也可以改善上述不适症状。同时,还可使用空调和加湿器,来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或空气干燥等因素,加重原有症状。 3.合理服用药物 最后,如果流鼻涕、嗓子哑的症状较重或经过上述处理措施后无明显改善,家长也可在明确导致儿童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后,遵医嘱给儿童使用头孢克肟、奥司他韦、阿奇霉素、氯雷他定等药物对因治疗。 此外,家长还应给儿童做好防护措施及保暖措施,避免交叉感染或身体受凉,导致上述症状出现加重。同时,家长平时还应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情况和精神状态,若出现体温升高或精神萎靡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