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为什么尿路感染会引起尿疼、尿出血呢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尿路感染引起尿疼、尿出血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结石、肿瘤、异物或损伤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

1.细菌感染

由于病原菌侵入泌尿系统后,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和炎症因子,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起尿痛、尿频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

2.结石

当存在有尿路结石时,结石刺激尿路黏膜会导致出现疼痛的症状。如果结石体积较大或者位置特殊,则可能会划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的发生。对于尿路结石引起的疼痛症状,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缓解不适,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对于出血症状则需配合医生通过手术的方式将结石取出,如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等。

3.肿瘤

若患者患有膀胱癌、输尿管癌等恶性肿瘤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并侵犯周围组织,此时就会诱发尿路梗阻的情况发生,从而引起尿路感染的发生。针对肿瘤所致的尿路感染,需要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如膀胱癌的治疗可能涉及电切术、激光疗法等,而输尿管癌则可能需要采用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下切除等方式进行处理。

4.异物

异物的存在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受损,增加细菌入侵的风险,进而引发尿路感染。异物还可能直接刺激尿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尿路感染的症状。针对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应首先尝试去除异物,例如使用镊子夹取扁平物体或利用纤维镜引导下的异物取出术移除其他类型的异物。

5.损伤

尿路受到外力冲击或锐器伤害可能导致黏膜破损,为细菌提供侵入途径,易受污染而导致感染。损伤处血液流通不畅,可能导致局部缺氧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轻度损伤可通过多喝水促进排尿冲洗尿道,重度损伤需及时就医接受相应治疗,如清创缝合、止血包扎等。

建议定期监测尿液颜色和气味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发热等全身症状。必要时,还需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验以评估病情进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