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骨折的损伤机制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骨折的损伤机制可能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骨髓炎或佝偻病引起,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直接暴力

当受到直接撞击、摔倒等外力作用时,会导致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其强度极限而发生断裂。例如,如果一个人被重物砸中手臂,可能会导致手臂骨折。

2.间接暴力

当身体受到来自侧面的冲击时,由于骨骼结构的传递作用,容易引起横向骨折。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长骨的中部。例如,在车祸中,如果车门突然打开并撞到乘客的手臂,可能导致手臂中部发生横向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时间从事重复动作或姿势不良可能导致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腱逐渐受损,最终导致骨折的发生。如经常进行举重运动但未正确使用器械防护,可造成肘关节骨折。

4.骨髓炎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扩散至骨膜和骨皮质,进而导致骨质疏松和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对于患有慢性骨髓炎的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防止病情进展导致骨折。

5.佝偻病

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骨骼病变,若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使骨质变薄,易发生变形和骨折。佝偻病患者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来改善症状,如遵医嘱口服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片等药物。

针对骨折患者的护理,应关注营养均衡,避免高钙食物摄入过多,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建议定期复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延缓骨质吸收,促进骨折愈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