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治类风湿的中草药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中医认为类风湿属于痹病范畴,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或肿或痒,活动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治疗上可以使用多种中药材进行辅助治疗,如黄芪、白术、桂枝、威灵仙、制川乌等。

1.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气短咳嗽、自汗盗汗、水肿、内热消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早期以及类风湿患者气血不足等情况。

2.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抗氧化、增强免疫调节等功能,在临床上可用于改善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失眠等症状,对于类风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助卫通阳、温经散寒、调和营卫、活血通痹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痹心痛、脘腹冷痛、寒凝血脉、痛经、闭经、亡阳证及类风湿疾病见上述症状者。

4.威灵仙:味辛、苦,性温,归膀胱经、胃经、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的功能,可单用研末服,也可与防己、木瓜同煎服用,用于治疗风湿痹阻所引起的腰膝冷痛、屈伸不利、四肢不仁、类风湿等病症。

5.制川乌:味辛、苦,性热,有毒,有大毒,归心、肝、肾经,具有驱寒镇痛、温经散寒、理气逐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阴疽、痰核流注、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药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等病症。

除以上常见的几种外,还可遵医嘱应用其他药物,如雷公藤、鹿茸、续断、独活等,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并根据医生诊断规范用药。同时应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