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异常原是肝脏“惹的祸”
陈伯是一位有肝硬化病史好几年的患者,这些天他经常在下半夜饿醒的时候出现心悸、冒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不得不半夜的起来加餐,以防止夜间发生低血糖。后来去医院检查,发现陈伯的空腹血糖正常,但多次查的餐后血糖均偏高,最高的时候甚至高达14.6mmol/L。既往没有糖尿病病史的陈伯,怎么血糖就那么高了呢?结合陈伯的肝硬化病史,医生考虑陈伯的糖代异常属于“肝源性糖尿病”,医生告诉陈伯说,肝脏也是一个重要的糖代谢调节器官,当肝脏病变时也可导致糖耐量受损,严重的就会像陈伯那样,发展为糖尿病,不过这种肝源性糖尿病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大多比较乐观。
你了解肝源性糖尿病吗?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都熟悉,而且人们都习惯于将其与胰腺联系在一起,但其实,除了胰腺外,还有一个器官---肝脏,它也是对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胡春玲指出,肝脏不仅在糖异生以及糖原的合成、贮存及释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还是一些参与血糖调节激素的靶器官,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分泌后也是直接经门静脉进入到肝脏内。一旦肝脏发生病变时,就容易引起糖代谢紊乱,进而出现糖耐量异常,并最终发展为糖尿病。像这种因肝实质损害而引起的糖尿病,就叫做“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也属于2型糖尿病,但它又有别于原发性2型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在临床上以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为特征。与原发性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相比,肝源性糖尿病在临床中很多并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仅少数患者可出现多尿、口渴等症状,他们更多的可能被原发肝病的症状及体征所掩盖,表现出纳差、乏力、恶心、腹胀等,往往需要通过检验血糖才能被发现。于是,很多患者在治疗上可能只是盯着肝脏的问题而忽略了血糖的问题。
肝源性糖尿病不容忽视
胡春玲提醒患者千万别轻视肝源性糖尿病,“高血糖如果得不到控制,也会导致患者内脏淤血,使得门静脉压力增高,增加内脏出血的几率。因此,对于肝源性糖尿病也不容忽视。”专家建议,一旦确诊为肝源性糖尿病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积极治疗肝病。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而肝源性糖尿病多继发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各种肝脏疾病,并且肝脏受损越严重时,糖尿病也越重,因此,应积极对肝病进行治疗,肝病受损程度改善了,糖尿病的病情会也随之改善。在临床中也有一些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他们在发现自己有糖尿病时,就只是治疗糖尿病,这也是不合理的,毕竟肝病才是导致肝源性糖尿病的真正病因,单纯降糖是治标不治本,应做到保肝、降糖双管齐下。
第二,尽早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与常规糖尿病患者相比,肝源性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所选用药对肝功能及糖代谢功能的影响。一般建议应尽早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不但能促使肝糖原的储存,降低血糖,而且在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质的代谢过程中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胰岛素的选用上主要是短效胰岛素,必要时加中效胰岛素的联合使用,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中效胰岛素则控制基础血糖,同时在治疗中要注意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合理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而口服降糖药则原则上建议先不采用,以免加重肝病的损害。
第三,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肝源性糖尿病的基础疗法。肝病患者的治疗一般需要高热量,如果为了控制血糖而过度限制饮食,则可造成蛋白质分解,影响到肝细胞的修复,因此,对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来说,应适当放宽其对热量的摄入,饮食上宜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易消化等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豆制品、水果、蔬菜等。
第四,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改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有利于控制血糖,因此,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也是需要的,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可 据自身的病情和个人喜好,选择一些适度的有氧运动。
总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保肝、降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下,大部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还是可以痊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