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血脂异常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国内外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血脂异常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控制血脂不仅可明显减少病死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所以笔者将从医学营养的角度总结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肥胖是血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维持健康体重(BMI:20.0~23.9 kg/m2),有利于控制血脂。血脂代谢紊乱的超重或肥胖者的能量摄入应低于身体能量消耗,以控制体重增长,并争取逐渐减少体重至理想状态。
减少每日食物总能量(每日减少 300~500 kcal),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可使超重和肥胖者体重减少10%以上。
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调整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脂、高糖、过度饮酒等)。
碳水化合物摄入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富含膳食纤维和低升糖指数),如用燕麦、荞麦、紫米、玉米、小米、土豆、山药、藕、芋头等做主食,其中添加糖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对于肥胖和高TG 症者要求比例更低)。
每日饮食应包含 25~40 g 膳食纤维(其中 7~13 g 为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 / 粘性膳食纤维(10~25 g/d)有利于血脂控制,绝大多数膳食纤维及富含全谷物的食物可降低冠心病风险。
日常食用油大部分为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而研究发现,4 g混合的EPA与DHA具有以下作用:
●减少所有致动脉硬化的粒子浓度
●降低甘油三酯、降低VLDL的颗粒数量及颗径大小
●增加总HDL,并增加HDL-β与HDL粒径大小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使胰岛素水平增加18%~27%等
●食用富含N-3脂肪酸的鱼类和鱼油可以降低高TG水平,预防房颤,甚至有可能降低心衰病死率
所以适当增加鱼油、亚麻籽油、紫苏油、橄榄油、山茶油的摄入,调整脂肪酸的比例尤为重要。此外,植物固醇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清TC,每日摄入1.5~2.4 g的植物甾醇可减少膳食中胆固醇吸收30~60%,平均降低血压LDL-C水平10%~11%,而HDL与甘油三酯不变。
研究表明,膳食中40 g的芝麻可减少LDL-C 9%,其减少甘油三酯,增加HDL,机理如下:
●增加催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合成
●增加维生素A、C、E的合成
●阻止肠道吸收胆固醇
●增加胆汁排泄胆固醇
●减少HMG-COA还原酶活性
●上调LDL受体基因、上调胆固醇7α羟化酶的表达
研究表明,低水平维生素D摄入可增加40%的心肌缺血风险、64%的心脏病发作风险和57%早期死亡风险。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同样具有更大的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的可能。Holick MF建议13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每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应为1500~2000单位,肥胖人群应为正常人群的2~3倍。
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系,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无论是否选择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与非药物治疗者,开始3~6个月应复查血脂水平, 如血脂控制达到建议目标,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须每 6 个 月 ~1 年复查,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 1 次。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安庆市立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路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康定县黑日村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1026号(西北师范大学对面)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河北省无极县无极路48号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2号
二级 妇幼保健院 公立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康乐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