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颈腰椎间盘突出是人类的“专利”

崔晓明 骨科 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根据最新的古生物学研究报告显示,人类直立行走虽然促进了人类进化,但是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体的各个部位,比如颈椎、腰椎、心脏等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轻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严重的甚至危害我们的健康直至生命。而且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我们对身体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更给进化带来了挑战。
  颈腰椎间盘突出是人类的“专利”

  人类的骨骼分布,关节、肌肉、韧带结构兼顾实用与美观,相当合理,但是离完美还有一定的距离。研究报告中说,直立行走虽然解放了双手,但为此达成的进化妥协,也带来了骨骼剧变的烦恼。研究报告中说,人类的祖先在用四只脚走路的时候,是脊椎大,腰椎小。直立行走之后就恰恰相反,脊椎小,腰椎大。脊椎从原先的起拱顶作用,变成了今天充当承重的立柱了。这种脊椎从耗能的角度看,既经济又有效,维系着人体平衡、头部转动和双足移动,但却承受了过度的压迫,“让它吃了不少苦”。椎骨在受到长期挤压时,椎间盘就可能会突出,压迫脊椎神经,引起疼痛。除了人类,没有一种灵长类动物领教过这种背部不适。现在人们都用游泳方式来预防颈椎、脊椎以及整个背部的疼痛,游泳的状态,其实类似于回归到我们祖先用四肢行走的状态。
  除了颈腰椎,人类的膝盖也饱受“直立之苦”。在奔跑或快步走时,我们的下肢承担的压力可能接近体重的好几倍,膝关节、踝关节、足部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这也正是人类饱尝足痛膝伤之苦的原因所在。
  “站起来”后心脏负荷加大了

  “疾病从哪来,基因演变,一切都跟进化息息相关”报告中说,人类原来是爬行的,直立行走导致心脏负荷一下子加大:“四肢动物患高血压病的现象十分罕见,比如爬行动物得心脏病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但是灵长类动物的人和猿中则很普遍,原因就是灵长类动物具有竖立行走能力的特点,这才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医院的临床观察中,人在躺卧休息时,心脏每分钟喷出血量达5升,处于竖立状态下,心脏的喷血量降低到每分钟3升。为了弥补心脏喷血量的下降,体内神经和激素系统就会促使血管收缩,迫使动脉系统中的血量减少,使心脏喷血量和脉容量之间得以保持平衡,并使头部及体内其他器官能得到正常的供血。“竖立的姿态促使动脉血管经常不断地进行收缩来提高血压,以保证身体各部位的正常供血。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高血压病。”据悉,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这个全新的观点。
  相关阅读
  如果人类还能存在5亿年,会是啥样?

  美国华盛顿大学古生物学家彼得·沃特在《未来进化》一书中推断,人类至少还能再存在5亿年。沃特和其他科学家认为,根据过去的进化理论和目前人类发展趋势,人类未来最有可能以以下几种形式存在:
  单一人种:在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全球人类前所未有地联系起来,文化的单一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不过,像所有的单一物种一样,单一人种也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威胁。
  新生物种:如果人类延续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会向太空扩张,形成新的人种。新的人类物种可以在地球或者其他行星上进化形成。如果人类在火星上建设家园,由于火星同地球的极大差异,在那儿出生并长大的人类就不可能适应地球的环境,因为地球上的重力是火星的三倍,因此新的人种“火星人”可能仅需要几代繁衍就能形成。
  半机械人:有科学家预测,真正具有智能的机器人可能在2030年诞生,这就意味着新的机器人种族的诞生。而在未来,技术的发展允许在大脑里植入智能芯片,让我们更加聪明。但问题是,在人的身体中加入了智能机器后,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还会存在吗?机器与人脑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共生智慧,可能保留也可能不再保留今天被我们称为人性的一些特质。
  基因人种:用基因和药理学方法来强化人类,目前,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找到了让老鼠更聪明长寿的方法,设想一下,经过强化之后,一个人能在100岁的高龄保持最佳状态,还像个小伙子,人的寿命就可以超过120岁,甚至更长。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现代健康论坛

各种用药问题回答汇总(五)

冬季性生活最佳次数是多少?

中医告诉你强肾不衰的秘密

女性私密:解读阴毛与女人健康的秘密

女性高潮的5个表情

手机怎么会诱发癫痫

性高潮可有效增加怀孕机会

公共马桶能传染性病吗?

高血压者小锻炼可以有很大效果

糖尿病十大饮食流言真相

性伴侣多 男人健康堪忧

颈腰椎间盘突出是人类的“专利”

宝宝这6种腹痛不必就医

2016-01-18 01:56:56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