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当今骨科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在医学界素有“不死的癌症”之称。目前全世界约有3000万名股骨头坏死患者,而我国就有400万人。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的骨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它的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自 1888 年世界医学界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至今,股骨头坏死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激素的问世及其广泛应用,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交通工具变革后交通事故的增多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均使得该病患者数量剧增。
主要病因有三种
股骨头坏死也叫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在人体中担负着重要的承重和活动功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支配股骨头血液循环的血管受到破坏,股骨头内骨组织得不到营养供应而坏死的一种疾病。这种骨组织的坏死发生很快,从血管中没有血液供应到骨组织的死亡仅需要不到 24 小时的时间。坏死部位的骨组织呈沙砾样,骨细胞和毛细血管网都消失殆尽。当坏死面积比较大,残留的正常骨结构不能维持股骨头功能时,股骨头就会出现塌陷,表面凹凸不平,整个髋关节的形态也随之改变。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其共同的病理表现都是股骨头缺血。医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血液供应受阻。滥用激素、长期大量饮酒、外伤等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激素类药滥用。曾经接诊过一个患者,患有皮肤病,说吃了药后就不痒了,一吃就是两年,一天吃两片。最后皮肤不痒了,却出现了髋关节疼痛,经检查诊断为股骨头坏死。这在临床上是很多见的。许多病人因治疗哮喘、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而大量使用类固醇药物,从而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以上疾病必须适量使用激素,但一定要防止滥用激素,如普通感冒患者也常常使用激素,或者将激素类药物作为缓解疼痛的速效药来治疗腰痛和关节疼痛等,就属于激素的滥用了。医学研究表明,罹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滥用激素的时间、剂量密切相关。剂量越大,服用时间越长,越容易致病。有的患者在服药期未见身体异常,而在数年后才发病,这与个体对激素类药物的耐受性及药物蓄积量有关。
长期酗酒。人们都知道酗酒伤胃、伤肝、伤心,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还会伤害股骨头。很多酒宴频繁的中年人发生股骨头坏死, 他们都有 10 年以上饮酒史, 每日饮酒量达到 500g(1斤)。长期饮酒会引起人体脂代谢紊乱,血脂升高,小动脉发生纤维变性和粥样硬化,细胞膜严重受损,导致股骨头局部缺血;血液中脂肪增多,会聚集成脂肪球,使股骨头软骨下的微血管形成栓塞;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又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会使缺血缺氧状态下的骨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等改变,导致股骨头发生无菌性坏死。因此,长期酗酒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提醒大家,在应酬多、宴请多的情况下,饮酒一定要控制。尤其是那些在乙醇里加入增味剂勾兑出来的劣质酒,绝对不能饮用。
外力创伤。如撞击引起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扭挫伤等都可能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因素。但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与否以及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管破坏程度和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毫无疑问,外伤若导致骨内血管或股骨头血管破裂、扭曲或受压,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此外,股骨头坏死也与职业及基础疾病相关。如潜水员、高空飞行员、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员,患有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痛风、烧伤等疾病的病人,也是易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