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 避免运动过激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年轻人相比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锻炼身体一定要注意方法,量力而行。如果选择的运动方式不合适,超出了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不但达不到锻炼目的,反而会对关节、肌腱等造成损伤,得不偿失。
因为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最好选择一些强度低、危险小的运动项目,比如乒乓球、健身球之类。
老年人在运动之前要有一些必要的科学规划,运动强度也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以锻炼后精神饱满、不感到疲劳为标准。比如一周运动2—3次,运动一次,休息两三天,根据个人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项目。十天半月不运动之后突然运动,也容易运动过量,造成过度疲劳。如果运动后感到不适,要及时咨询健身教练,或者找运动医学科医生诊治。
老人最合适的莫过于走路和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大,对运动场地要求也不高的运动项目。
走路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走路也很有讲究,脚掌怎么着地,手势怎么摆动,都关系着自己的健康。上了年纪的人,最好用脚掌走。
一种倒着走的方法,即倒退行走,其优点是调整了平时不大用的肌肉,而使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减轻或消除腰背酸痛。有腰肌劳损或骨质增生的人,可采取此种方法,在平地或无障碍物、较为开阔安全的地段进行锻炼。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对防治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也是非常适合于老年人的一种锻炼项目。需要注意的是,练拳要选在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空气新鲜的室外或室内进行,最好在清晨或傍晚锻炼。打太极拳时要调整好呼吸,做动作时呼吸要稳定深长,有利于锻炼呼吸肌和增进食欲。可根据个人的体力来调节练拳时间、次数、架子高低和动作快慢,最好是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0一15分钟。
四个运动禁忌要谨记
戒负重练习
老年人肌肉有所萎缩,肌肉力量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因此老年人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活动的运动,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都很合适。
戒急于求成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降低,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的适应阶段。因此锻炼要循序渐进,对一定的运动负荷适应后再慢慢增加活动量,切忌操之过急而使活动量负荷过大。
戒激烈竞赛
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竞赛对老年人不适宜,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协调反应能力差,易发生运动损伤;另一方面,激烈的竞赛易使情绪激动,诱发意外。
戒屏气使劲
屏气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血液回心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因而脑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易发生头晕、目眩。而屏气完毕时,血液骤然大量回心,会使血压上升,脑子血供也猛然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