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来,儿童穿得少,户外活动多,容易引发运动损伤,增幅一般有百分之三四十。所以家长应该多加关注孩子在运动时的安全问题。如果小孩突然不愿意用某个部位了,比如腿不愿走了;或者胳膊有问题,老不动这个手了。而家长又说不清楚原因,不敢保证孩子没有外伤,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因为一般就是两种可能,一是骨折,一是脱位。
骨折
当面对孩子摔伤后的疼痛,家长也许不能判断是脱臼还是骨折。其实,明显的骨折还是可以断定,例如胳膊骨折的话,会听到骨骼断裂的声音,不该动的地方动起来。但是不完全的骨折或者是轻微的骨骼断裂的话,就要到医院才能够诊断。而关节错位的话,只是关节活动受限。
儿童骨折后在施行外固定的时间里,父母应经常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特别是留意肢体远端的皮肤颜色、温度,密切关注患肢手指或脚趾的伸屈活动能力。与此同时,父母还应当遵照医生嘱咐鼓励及配合患儿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
另外,有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时,骨骼没有完全长好,容易骨折,所以不宜过度运动。实际上,儿童骨折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受到很大外力造成的正常骨折,一种是非正常的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是因为部分儿童骨骼密度低,脆性大,不结实,正常受力也会骨折。如果只是骨折没有造成骨断移位,或是移位后恢复良好,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问题不大。
脱臼
脱臼发生后,症状表现为:脱臼部位不敢动,不能上举,不敢取东西。肘关节出现脱臼,家长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复位:让孩子正坐,与家长相对,以右手为例,家长左手拇指放在桡骨外侧处,右手握手腕上部,并慢慢地将前臂旋后,稍用力可感到消脱声音,即已复位。如果家长医疗知识不够,还是要选择到医院接骨。肩关节脱臼,最好立即送孩子去医院接骨。
关键是有的孩子在发生一次脱臼后,可能多次再发生脱臼的情况。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希望家长不要生拉硬按,时时注意保护孩子的关节。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6周岁之前,是由于孩子的骨头还没有发育完全造成。孩子的年龄一超过6周岁,脱臼情况会自然消失。
下肢跛行
下肢跛行,即走路一瘸一拐,跑多了,跳多了,运动过量引起的跛行,很正常,比如小孩在蹦床上玩的时间很长,如果家长很明确知道没有摔也没有碰,就是在蹦,只是单纯的活动量过大,那就没什么问题。
这种原因引起的跛行,往往发生在膝关节,关节有磨损,关节里面就会有保护性渗出,有渗出液后,关节里就会有酸胀的感觉,所以走路就会一瘸一拐的,没有其他特别的表现,不痛不痒不红肿,活动关节也没事,该跑跑,并不影响玩耍和吃喝。这种是滑膜暂时的滑液增多引起的,没多大关系,都不需要管,一般三五天时间自己就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