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运动过量诱发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的产生和骨关节僵直、长期缺乏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运动是预防骨质增生的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效的预防骨质增生一定要坚持科学的运动方法,避免长期大量的运动,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骨质增生。

  运动过大可能会导致骨质增生

  有很多人认为运动能有效预防骨质增生,所以每天都做大量的运动。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大量而过度的运动其实是导致骨质增生现象的原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过度运动或活动导致骨质增生的原因有:

  1、活动或运动使关节部位的骨骼磨损过度,可造成关节软骨面的不平整,使应力在关节软骨上分布不均匀,引起关节的骨质破坏和增生,以达到应力相对平衡,如很多长跑运动员在早期就发生膝关节的骨质增生;

  2、活动或运动使骨骼被肌肉和韧带过度牵拉,造成骨骼局部受力增加,刺激骨膜及骨组织过度增生,产生骨质增生现象。在X线片常可以看到,凡是骨刺严重的部位,都是肌肉和韧带在骨骼上的附着部位,这也证明骨质增生的发生与肌肉,韧带的牵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温馨提示:要预防骨质增生,就一定要适量运动,不可长期大量的运动,建议骨质增生患者以一定要选择科学的锻炼方法,有效预防骨质增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3-06-09 00:12:11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姨妈期运动过量会怎么样
姨妈期一般是指月经期,月经期运动过量,可能会出现痛经、月经量增多、月经不调、身体虚弱、贫血等情况,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1、痛经月经期运动过量,可能会导致子宫出现剧烈收缩的情况,从而引起痛经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停止运动,以免加重疼痛的症状。必要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2、月经量增多如果在月经期大量运动,可能会导致月经量增多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不良反应。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片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建议患者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3、月经不调月经期的女性身体比较虚弱,如果在此期间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劳累,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4、身体虚弱月经期运动过量,可能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从而引起身体虚弱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虚脱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卧床休息,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吸氧的方式进行治疗。5、贫血月经期运动过量后,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血液循环流动发生异常,也可能会造成身体过于疲劳,从而使造血功能出现异常,会增加贫血的发生概率,使身体出现面色苍白、身体乏力等现象。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运动过量小腿疼痛怎么办
运动过量小腿疼痛如何治疗,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处理。一般是由于乳酸堆积、软组织损伤、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造成的。 1、乳酸堆积 运动量过大,会导致局部的乳酸产生较多,乳酸会刺激周围的末梢神经,导致小腿肌肉组织进行无氧代谢,产生较多的乳酸无法代谢,进而在小腿处堆积,进而可表现为小腿酸痛。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等处理,会逐渐缓解疼痛。也可采取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乳酸的代谢过程,从而缓解酸痛症状。 2、软组织损伤 运动量过大后,可能会导致小腿部的肌肉、筋膜等出现软组织损伤,引起小腿疼痛的情况。由于腿部要承担身体的重量,会造成软组织损伤,不能自行恢复,通常要进行一个月的严格制动。可遵医嘱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患处,减轻疼痛。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腰椎间盘及腰椎纤维环的退行性改变,由于运动过量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周围的神经根,引发腰痛及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的放射痛等症状,还伴有肢体出现麻木、无力、行走功能障碍等情况。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可进行牵引,利于髓核回纳,还可推拿按摩,缓解痉挛,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可以遵医嘱口服止痛的药物治疗,比如氨酚待因片或者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同时可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片等药物治疗。 若患者运动量过大小腿肌肉酸痛症状严重,或症状持续且未见好转,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刘希高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运动过量后小便时带淤血怎么办
运动过量后尿血可能是运动性血尿、尿路感染、肾结石、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因所致,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运动性血尿 如果患者平时缺乏运动,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肾脏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运动性血尿的情况。建议患者多注意休息,通常一段时间后即可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 2、尿路感染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通过尿道口进入到尿道上皮细胞,引起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血尿。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 3、肾结石 肾结石是由于晶体物质异常聚积在肾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可表现为腹痛、血尿、尿频、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结石体积较小,可以通过多喝水,多做跳跃运动,促进结石排出。如果患者结石体积较大,可以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4、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通常是由于遗传、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5、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通常是由于遗传、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肾脏疾病。一般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磷酰胺、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