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肩周炎 为何好发于50岁左右?

  从临床观察看,患肩周炎的多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所以临床也常称之为“五十肩”,至于为什么在50岁左右时,肩周炎的患病率最高,至今仍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中医古代文献《黄帝内经》中记载:“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意思是说女子在七七四十九岁左右,男子在七八五十六岁左右时,是人体功能由强壮转向衰退的转折阶段。

  中医理论认为女子以阴血为本,其根在肝。肝能藏血而主持筋的功能,筋的功能正常,依赖肝血的濡养。男子以阳气为本,其根在肾。肾能藏精而主持骨的功能,骨的正常功能依赖于肾精的滋养。精血可以互相转化资生,所以肝肾可以互相滋养。中医观察人类生长发育的经验认为,在50岁左右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常突发性减退,出现肝肾亏损精血虚少而筋骨失养,这就形成了易患肩周炎的内在因素。

  现代研究认为,人类的生长、发育、衰退和死亡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50岁左右时,正是人类生命周期由壮年向老年退化的阶段,在此阶段,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性腺功能明显减退,由此极易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不适应,即出现所谓的“更年期综合征”。一方面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必然会影响血管运动功能和新陈代谢;另一方面,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此阶段人体各个系统的组织细胞老化和退化,在运动系统则突出表现为骨质疏松,筋肉松弛无力。由于中老年后,体质渐衰,体力活动减少,肩部运动量小,又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影响,使血液循环减慢,部分毛细血管网关闭,血液供应差,导致肩部软组织新陈代谢减退,出现退性变。此时再有任何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肩部,均可导致泛发性的炎症和变性,出现炎性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和导致组织间粘连,进一步继发疼痛性挛缩或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肩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从临床观察看,并不是所有的人到50岁左右都会患肩周炎,说明只有具备一定的内外因条件,才能引起患病。这些条件可能包括既往有肩部的急性扭挫伤病史,或者肩臂部的慢性疲劳性损伤的病史,或者肩臂部经常受风寒湿侵袭的病史等。此外某些非体力劳动者肩臂劳动量及活动量小,肌肉不发达,在老年性退行性变,肌肉、韧带和骨关节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即使无明显诱因,也易发生肩周炎。

(实习编辑:杜念念)

2010-12-04 00:28:00浏览6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