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注意 别以为丙肝是好惹的

  丙肝像艾滋病一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吸毒互用针管者、常在消毒不严的非正规地方做针灸、文身及输液打针者等丙肝患病高危人群。

  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欧、美、日本等国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也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即感染人群约有1亿7千万。在我国人群中抗-HCV阳性率约为3%,因此,估计我国的抗-HCV阳性人群约有4千万,而且抗-HCV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每10岁约增加0.3%~1.0%,30~40岁年龄段抗-HCV阳性率最高。

  据专家介绍,丙肝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在感染后极易慢性化,约75%~80%的急性丙肝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其中大多数人发展为慢性肝炎。据估计,经过10~20年的慢性病程后,至少2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据日本和美国对输血后丙肝患者随访10~29年,发现35.1%~51%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0.6%~23.4%发展为肝癌,死于肝病的占15.3%。

  由于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有的病人发病几年都无任何症状,因此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很难被发现。加之常规检测中没有丙肝检测的项目,此病也常被不少人忽略。但事实上丙肝比乙肝更可怕。

  对丙肝的认识存在三大误区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人包括许多医生对丙肝的认识不足,主要存在三种误区:一是认为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用不着多加防范。其实不然。二是认为丙肝患者少。因为丙肝检查并不在常规体检的范围内,所以很容易漏诊。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丙肝患者转氨酶并不高,但是这并不代表丙肝患者少,只是没有发现而已。三是丙肝主要是输血传染。这是一种传播误区,其实还有一半丙肝患者并无输血史。林教授说,慢性丙肝的重要临床特点之一是感染后症状轻,进展速度慢,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不易被患者或医生发现,因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隐匿的、未被诊断的慢性丙肝人群,也形成了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隐匿的传染源。

  如何避免感染丙肝

  就目前来看,丙肝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这是因为HCV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的新的病毒准种。因此。目前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感染HCV的患者(即传染源)。

  具体措施有:取缔职业献血员,医务人员慎用血制品。推广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医疗器械如内窥镜、手术器械、牙科钻、针灸针等要严格消毒,确保可以杀死HCV。男性使用避孕套对防止HCV的性传播有很好的作用。如育龄妇女为丙肝患者,最好先进行抗HCV治疗,待疾病痊愈或控制良好时再怀孕生育,有助于减少母婴的垂直传播。

  丙肝有治愈的可能

  在治疗问题上,专家告诉记者,只要发现丙肝病毒,我们主张积极治疗,而且丙肝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乙型肝炎。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好治疗方案是干扰素和病毒唑(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可以使多数急性丙肝和40%以上的慢性丙肝患者肝功能长期正常,HCVRNA长期阴性,症状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或接近治愈的效果。

  丙肝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

  我国有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近4000万,其中50%~85%的急性丙肝感染者可发展成慢性丙肝。专家指出,与乙肝相比,丙肝症状比较隐蔽,更容易被忽视,很多病人在出现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时,才发现早就患有丙肝。因此,丙肝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极为重要。

  专家介绍,丙肝像艾滋病一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吸毒互用针管者、常在消毒不严的非正规地方做针灸、文身及输液打针者等丙肝患病高危人群,或当肝功能明显异常、转氨酶不明原因升高者、发现密切接触人群中已有明确的丙肝患者的人群,都有必要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去作丙肝抗原体检测,如呈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以确诊是否患上了丙肝,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实习编辑:李杏)

2010-09-04 05:10:00浏览7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