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大暑是夏季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出汗多、无汗或汗少,可分为先天亏虚型、后天亏虚型、气虚型、阴虚型等。大暑养生应遵循三原则,即清热解毒、补充阳气、滋阴降火。
1、清热解毒:中暑后,先由胃肠道消化,而后进入脾脏,在脾脏内化解湿热,脾脏损伤后,又将暑湿转移到其他脏器,因此,先泻后清,可以使用具有解表清热、醒脾化湿作用的药物,如新加香薷饮、香菊感冒颗粒、藿香正气水等;
2、补充阳气:在大暑后,由于损伤阳气,可能会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可以通过适量饮用生姜红糖水缓解症状,也可以适量食用羊肉、牛肉等食物;
3、滋阴降火:由于阴液损耗,在大暑后可能会出现潮热盗汗、心烦气躁等症状,可以适量食用海带、紫菜、百合等食物,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4、其他: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绿豆汤、酸梅汤、莲子粥等食物缓解症状。由于绿豆性寒,并且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以缓解中暑引起的胃肠不适,而酸梅汤可以缓解呕吐、呃逆等症状,莲子粥可以健脾止泻,可以缓解大暑引起的腹泻。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暑期间不宜吃冷饮和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并且养成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咸宁市中心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