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是做烧烤生意的,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度,每天早上都会亲自去市场买菜。最近两天,小刘发现自己的买的牛肉有点奇怪,刀一切下去不是黏在刀上就是黏在手上,且颜色特别鲜红,怀疑买到假肉的小刘不敢把牛肉卖给顾客。
内心不忿的小刘将此事爆料给了记者,记者在走访菜场时,一位业内人士爆料称这种牛肉多半是“注胶肉”,将血水和食用胶混合注入牛肉体内,肉眼难以识别,长期食用这种肉会给健康带来威胁。

一、“注胶肉”已泛滥?该如何鉴别?
注胶肉是指在动物屠宰前在其体内滥用卡拉胶、黄原胶、明胶等水溶液,以此来到增重目的的肉。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加了黄原胶、卡拉胶的肉都是注胶肉。黄原胶和卡拉胶是合法的添加剂,常见的加工肉类多有这些物质的身影。
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委员葩丽泽表示,想要避免购买到注胶肉,要注意这三件事。
一是购买肉制品要去合格的商超、菜市场,这些正规场所的肉类都是经过检验,品质合格的;
二是购买时要观察肉类的颜色,注胶肉的颜色会发黄、带黏性,还有一股刺激的异味;
三是注胶肉的口感比较差,很难煮烂,肉片的纹理也比较松散。

二、我国癌症高发,是长期吃肉引起的?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猪肉消费量为11103.4万吨,其中我国占比达到了49.6%,消费了5487万吨猪肉。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在2018年猪肉的消费量达到全球范围的50%。
猪肉属于红肉的一种,其在2015年就被世卫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机构列为了2A类致癌物,即对动物致癌证据明确,对人类致癌证据有限的物质。
即便如此,还是很多人认为我国近年来癌症高发,与摄入红肉过多有直接关系,事实是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红肉只是被列为了2A类致癌物,这并不代表吃红肉就会致癌。任何食物不加节制地大量摄入,都会给健康带来伤害,红肉也是同理。我们不能完全拒绝红肉,因其内里的铁元素含量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
生活中适量吃红肉,给身体带来的益处大于弊端。但如果过量摄入的话,的确可能会成为癌症的“帮凶”。且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癌症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均有关系,不能将其诱因完全归咎于某一种食物。

三、提醒:5种肉确实要少吃,有害健康
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这几种肉类,食用后会给健康带来较大的负担。
1、畜三腺
三腺分别为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腺,这三个部位都不建议食用。因淋巴腺是负责杀菌的主要场所,内里含有的病菌在普通烹饪温度下难以杀灭。甲状腺和肾上腺内则有大量的激素,同样也是在高温下难以杀灭,食用后容易让病菌进入体内,威胁健康。
2、野味和猫狗肉
不少人认为野生的动物肉营养价值更高,其实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无论野生与否,畜肉内的营养价值并不会有太大区别。相反,野生动物来路不明,可能会携带大量的病菌病毒,人在食用后会威胁健康。
3、动物脖颈
动物的脖颈是淋巴结的集中区域,这是动物身上的主要排毒腺体,建议在食用鸡鸭等动物的脖子时要去皮。尤其是一些较大的淋巴结,很可能是发生了病变,一定要及时丢弃。
4、冷藏超半年的肉
肉类冷冻时间过长,不仅口感变差、营养流失,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一般不建议继续食用。
5、加工肉
火腿、鸡排、培根等都属于加工肉的范畴,这些食物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杂环胺、亚硝酸盐等致癌物,长期大量摄入对健康极为不利。

肉类是身体补充营养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但日常吃肉要注意控制量,盲目大量摄入肉反而会给健康带来反作用。
参考资料:
[1]《什么是"注胶肉"?如何辨别?提醒家人,这样的肉别买…》.中国科普.2022-10-12
[2]《中国人吃掉全世界一半的猪!这7种肉,肉摊老板自己都不吃》.生命时报.2018-09-07
[3]《这9种肉最好别吃或少吃,有害!尤其是这三种!》.健康时报.2017-12-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