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下垂之食疗谈

  胃下垂是中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胃周围韧带松弛或胃壁张力降低,都容易造成胃下垂。中医认为,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轻度胃下垂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胃下垂较严重者多形体消瘦、腹胀、恶心、嗳气、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饮食后症状加重,平卧时舒服,腹中常有咕咕作响的水声。部分病人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等。

  目前,对胃下垂患者的治疗尚无特异方法。西医除对症处理和必要时用手术治疗外,并无针对胃下垂治疗的特效药,中医以补中理气药物为主,配合辨证加减用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不十分可靠。但无论两医还是中医,真正看重的却都是饮食上的调理。强调饮食调理效果看起来不像药物、手术那样直接,但却对改善或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是十分有益的,经济、实惠,且疗效可靠、安全,故绝对不能轻视。

  胃下垂患者饮食原则

  少食多餐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内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进餐的类别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经济条件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几块饼干作为正餐的补充。

  细嚼慢咽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蠕动缓慢,如果狼吞虎咽,吃下去的食物就会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对食物的咀嚼过程还会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动,增强胃壁张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对缓慢些,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食物细软若食物干硬或质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蚕豆等,进入胃内不易消化,还可能损伤胃粘膜而促进胃炎发生率增高。因此,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少吃又厚又硬的夹生面条;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不熟时最嫩和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小。

  营养均衡胃下垂患者大多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产生机体营养失衡,故较正常人更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在胃内排空最慢,若食脂过多,就会使得本已排空不畅的胃承受压力增加,加重食物潴留,故而要适当限制。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半熟鸡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将其做得细软些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增加体力和肌力,缓解易疲劳等症状,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进胃壁张力提高,蠕动增强。

  减少刺激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但少量饮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

  防止便秘胃下垂患者的胃肠蠕动往往都比较缓慢,若饮食不当或饮水不足则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又会加重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后者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粪便变得松软润滑,防止便秘发生。如清晨喝杯淡盐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缓解和消除便秘。

  动静相宜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分钟的休息,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

  胃下垂患者的家庭饮食护理

  (1)为使患者能体质强壮,增加腹腔脂肪,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糖饮食,家属应鼓励患者尽量多吃富含脂肪的食物,争取胖起来。

  (2)胃下垂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多较差,因此食物加工应精细,所供食品要容易消化、吸收,不宜太粗糙。

  (3)坚持让患者少食多餐,这样既可充分消化,又可持续不断地供助米谷之气,鼓舞中气上行,以升陷举托。饮食必须高热量、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可选用羊肉、鸡肉、红枣、甘薯等。慎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4)切忌让患者一次饮用大量茶水。

  (5)适量饮酒能鼓舞气血上行,因此,胃下垂者不妨每日饮少许黄酒。但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或同时伴肝病者,或酒精过敏者忌饮。另外,一次饮酒不能过量。

  (6)在症状改善前,避免让患者进食过饱,宜少食多餐,流质和半流质食物,常易使下垂加重,也应避免。

  胃下垂的食疗

  参枣米饭

  配方:党参10克、红枣20克、糯米250克、白糖50克。

  制作:

  1 将党参、大枣放在铝锅内,加水泡发,然后煎煮30分钟左右,捞出党参、大枣,药液备用。

  2 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在大瓷碗中,加水适量,经蒸熟后,扣在盘中,然后把党参、红枣摆在糯米饭上。

  3 将药液加白糖煎成浓汁倒在枣饭上即成。

  食法:当正餐食用,每日1次,每次吃100克。

  功效:健脾益气。对胃下垂患者尤佳。

  羊肚面片汤

  配方:羊肚1只、胡椒3克、花椒3克、姜10克、葱10克、料酒15克、盐4克、面粉500克、鸡油25克、时蔬100克、素油30克。

  制作:

  1 将羊肚洗净,切成细丝;面粉揉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皮,切成4厘米见方的块。

  2 将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锅,加水适量烧沸,下入羊肚、花椒、胡椒、料酒烧沸,下入面片,加入盐煮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100~150克,吃面片,喝汤,止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益气血。对胃下垂患者尤佳。

  黄芪陈皮炖猪肚

  配方:黄芪50克、陈皮20克、猪肚1只、料酒15克、姜10克、葱10克、盐6克。

  制作:

  1 将猪肚洗净;黄芪切片;陈皮洗净切4厘米见方块;姜拍破,葱切段。

  2 将猪肚、黄芪、陈皮、姜、葱、料酒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50分钟,加入盐拌匀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猪肚50克,喝汤,既可佐餐也可单食。

  功效:补中气,健脾胃。胃下垂患者食用尤佳。

  猪脾枣米粥

  配方:猪脾2具,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制作:将猪脾洗净切片,锅中微炒,加入大枣、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调味。

  食法:空腹服食,每日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猪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枣和胃养脾,益气安中;粳米补胃气,充胃津。共煮为粥对胃下垂引起的形体消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确有康复保健之效。

  莲子山药粥

  配方:猪肚1只,莲子、山药各50克,糯米100克。

  制作:将猪肚去除脂膜,洗净切碎,莲子、山药捣碎,和糯米同放锅内,加水文火煮粥。

  食法:早晚2次食完,隔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功效: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山药、莲子、糯米补中益气而养胃阴。脾胃得补,则中气健旺,下垂的脏器即可回复。

(责任编辑:林桂宏)

63
2008-10-29 06:51:00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是什么意思
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对于发现胎儿有心脏室间隔缺损的情况,孕妇首先不要过于惊慌,应保持冷静。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检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密切观察室间隔缺损的变化情况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指的是胎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心室间隔发育不全,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通道。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左右心室被室间隔完全分隔,各自完成不同的血液循环功能。而室间隔缺损会使左右心室的血液出现异常分流,这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小型室间隔缺损可能对胎儿血液循环影响较小,在胎儿时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而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可能导致胎儿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脏增大等情况,严重时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遗传因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史,胎儿发生室间隔缺损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另一方面,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孕妇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干扰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此外,孕妇在孕期接触到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某些化学药物等,或者患有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增加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的发生几率。孩子出生后,也需要根据室间隔缺损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治疗以及确定治疗的时机和方式。怎么预防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遗传咨询: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夫妻,在备孕前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家族遗传疾病的情况,评估生育风险,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指导。避免感染:孕期尤其是孕早期,要注意预防病毒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用药:孕妇在孕期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如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等。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已怀孕,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肚子痛是怀孕征兆吗
小肚子痛有可能是怀孕征兆,当小肚子痛同时伴有月经推迟、恶心呕吐等典型怀孕症状时,怀孕可能性较大;而若仅有小肚子痛,无其他怀孕相关表现,大概率并非怀孕征兆。在怀孕早期,受精卵着床时,部分女性可能会察觉到小肚子有轻微刺痛或隐痛,这种疼痛通常较为短暂且程度较轻。随着孕期推进,子宫为适应胎儿生长不断增大,会牵拉周围的韧带和组织,致使小肚子出现隐隐作痛,多为双侧或单侧的牵扯痛,尤其在改变体位或行走时可能更明显。此外,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会使得胃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引发腹胀、腹痛等不适。同时,怀孕常伴有月经推迟,多数女性月经周期规律,若月经推迟一周以上,且出现小肚子痛,怀孕的可能性增加。然而,众多非怀孕因素会引发小肚子痛。从妇科层面看,盆腔炎较为常见,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导致小肚子坠胀疼痛,常伴有白带增多、异味、腰酸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会致使小肚子痛,月经期间,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出血,刺激周围神经,疼痛较为剧烈,且多随月经周期发作。泌尿系统问题,如膀胱炎、尿道炎,炎症刺激膀胱或尿道黏膜,可出现小肚子疼痛,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肠道疾病,像肠炎、肠痉挛等,同样会引发小肚子痛,可能伴有腹泻、便秘、腹胀等肠道症状。若出现小肚子痛,且怀疑怀孕,可先用验孕棒初步检测,但验孕棒结果并非绝对准确。更可靠的是就医进行血hCG检测及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怀孕。若排除怀孕,因小肚子痛病因复杂,应详细向医生描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及伴随症状等,以明确诊断。
李凯群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仰卧起坐可以减小肚子上的赘肉吗
仰卧起坐对减小肚子上的赘肉有一定帮助,但效果有限,建议结合饮食调理等方式综合进行。仰卧起坐主要锻炼的是腹直肌等腹部肌群。在做仰卧起坐的过程中,腹部肌肉会不断收缩和舒张,这能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使肌肉更加紧实。当腹部肌肉得到强化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而且肌肉量的增加会让腹部看起来更加平坦、紧致,从视觉上减小肚子上赘肉的存在感,给人一种肚子变小的感觉。但要想真正减小肚子上的赘肉,还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热量消耗与摄入平衡。仰卧起坐作为一种运动方式,能够增加身体的能量消耗,但其本身消耗的热量有限。如果在进行仰卧起坐的同时,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蛋糕、烧烤等,使身体处于热量负平衡状态,即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那么身体就会开始消耗储存的脂肪,包括腹部的脂肪,从而达到减小肚子赘肉的目的。同时,随着运动的持续进行,身体的心肺功能也会得到提升,有助于更高效地进行新陈代谢,进一步促进脂肪的燃烧和分解。如果想通过仰卧起坐减小肚子上的赘肉,建议要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腰部等部位受伤。比如,背部要紧贴地面,膝盖弯曲呈90度左右,双手不要抱头,可放在耳朵两侧或轻触头部。其次,要坚持有规律地进行锻炼,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根据自身情况做2-3组,每组15-20个,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次数。另外,不能仅仅依赖仰卧起坐,还应结合其他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减肚子效果。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肚子总是鼓鼓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肚子总是鼓鼓的,可能由非疾病因素如饮食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引起,也可能由疾病因素如肠易激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造成。如果小肚子总是鼓鼓的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疼痛、发热、体重下降、月经异常等,或者这种情况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一、非疾病因素如果经常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土豆、红薯等,这些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肠道积气,引起小肚子鼓鼓的。此外,进食过快、边吃饭边说话等不良饮食习惯,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也会造成腹胀,使小肚子看起来鼓鼓的。二、疾病因素1、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内脏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腹胀以小肚子部位较为明显,通常在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2、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卵巢内或其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环境等因素有关。当囊肿体积较大时,会占据盆腔空间,使小肚子看起来鼓鼓的,患者可能还会伴有下腹部坠胀感、疼痛等症状。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会使子宫体积增大,导致小肚子隆起,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尿频、便秘等症状。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预防腹部鼓胀等问题的发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