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误区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饮食误区

小酌怡情,大饮伤身?《柳叶刀》发文:滴酒不沾最健康

举报/反馈
2019-12-20 01:08:1139健康网

凌晨2点,张军摇摇晃晃地走到家门口,拿出钥匙,正准备开门。

门开了!

“你怎么又这么晚,喝了多少?”妻子李瑶扇扇鼻子说。

“没多少,就12瓶而已。”张军迷迷糊糊地说。

当李瑶把他搀到沙发上时,张军已经不省人事了。

凌晨5点,张军因腹痛不止突然醒了,李瑶一看,张军满头大汗,身体还发凉。顾不了其他,赶紧拨打了120。

“怀疑是肝癌。”一套检查下来,医生给了李瑶一个这样的答复。

很震惊,但也理所当然。

这已经是张军这个月第10回了。每次回来都是喝酒喝得醉气薰天的,李瑶虽然很气愤,但更多的是担心。她好几次劝说,让他少喝点,但很无奈,每次谈合作都在饭桌上,势必少不了喝酒。

每次喝酒应酬后回家,张军都会在厕所里吐上半小时,脸都白了。

李瑶一直觉得,再这样下去张军的身体肯定会垮掉,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他才30岁,他们还没有孩子。

酒精是一类致癌物

抽烟会大大提升肺癌的风险。这很多人都知道,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不想戒烟。至于喝酒呢?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喝酒和患癌就没有那么强的联系了。甚至,适量喝酒有益身心的观念还挺深入人心的。

但是,不好意思,在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质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指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物质会导致人致癌。但你也会依稀记得很多健康指南会说到,不要抽烟,适量饮酒。是的,此话出自《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2015年版本,够权威了。但它的前提是,如果要喝酒的话,就要适量。也就是说,适量喝酒是权宜之策,从绝对的健康要求下,应该是滴酒不沾。

2018年8月,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导致了全球280万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我们常说喝酒伤肝,但喝酒是可以提高好几种癌症风险的。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琳达·鲍尔德教授指出,肝癌、乳腺癌、口腔癌、食管癌、肠癌都是“酒精相关癌症”。

那么,喝酒为什么会提高癌症风险呢?这是因为酒精(乙醇)进入肝脏之后,会分解产生乙醛。而甲醛会损害细胞的DNA,从而使细胞发生癌变。酒精是在肝脏里分解的,所以肝癌风险很高。

喝酒还会损伤口腔、食道的粘膜和胃粘膜,容易引发慢性炎症,最终恶化为癌症。

喝酒后酒精进入肠胃,还会影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而缺乏这类物质会引起细胞和肠道内壁变化,最终导致肠癌。

喝酒会改变体内雌激素水平,因而也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因为乳腺癌和雌性激素也有关系。南安普敦大学临床肝病学负责人尼克·谢伦教授解释说,不用每天喝酒,只要一周喝一瓶红酒,女性就会增加10%的乳腺癌风险。

喝酒脸红,患癌几率更高

有一种都市传说称,喝酒脸红比不脸红的好,因为这是酒气散发的表现;而不脸红的人喝酒就只能完全靠肝来排,更伤肝。然而,这只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喝酒脸红显示体内某个基因缺失,无法代谢乙醇,会提高致癌风险。他说,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先由乙醇脱氢酶代谢成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

喝酒就脸红极可能是先天缺乏代谢乙醇的酶,产生乙醛造成血管扩张而脸红。一类致癌物乙醛无法代谢,长期累积人体就会提高癌症发生率。

所以,关爱喝酒脸红的朋友,就该让他少喝了。

如何喝酒能降低危害?

可是,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呢?即便应酬场合下的双方都不想喝酒,他们都不敢声张,必须喝。这样的话,应该怎么降低喝酒的伤害呢?

1. 不宜喝高度数的酒——高度数的酒对身体的刺激更大,喝酒太快的话,短时间内摄入太多酒精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

2. 不宜空腹喝酒——空腹喝酒会增加死亡风险,最好是在喝酒前吃点东西。

3. 不宜一口闷——喝酒太快容易过量,加重脏器损伤,所以感情再深,也别被人一起哄就“干了”。

总之,建议大家滴酒不沾,但如果实在做不到,也请牢记上述“三不宜”,满足口欲的同时,也请考虑自己的身体。

参考资料:

[1]研究发现酒精至少与七种癌症相关.启迪与智慧:成人版.2017年第12期

[2]美国居民膳食指南. 美国农业部.2015年

[3]肖英. 酒精和致癌作用. 国外医学情报.1980第21期

[4]Nelson D E, Jarman D W, Rehm J, et al. Alcohol-Attributable Cancer Deaths and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in the United States[J]. American Journal ofPublic Health, 2013, 103(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