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饮食文化

棉花糖的启示

举报/反馈
2008-10-20 16:19:0039健康网社区

  能更好预见成年后的成功的,不是4岁时的IQ,而是在棉花糖测试中对冲动的支配力。

  汤姆今年4岁。在父母的同意下’他参加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举行的一个心理学实验。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教授在汤姆面前放了。一块棉花糖,一个铃铛。教授说他要离开15分钟,他不在时如果汤姆没有吃棉花糖,可以再得到一颗。如果他坚持不下去,只要摇一摇铃铛,就会有人进来让他吃面前的棉花糖。但这样,他就只有这一颗。摄像机记录着研究人员不在场时汤姆的一举一动。他开始在椅子上扭动身体,努力盯着别处看,分散注意力。几分钟后,想吃的念头占了上风,他的小脚直跺地面,接着又用手蒙住眼睛。可他坚持下来,没有摇铃铛。15分钟过去,米歇尔教授回来,夸奖了汤姆,并像允诺过的一样,又给他一块棉花糖。汤姆捧着糖,绽出笑脸。

  实验中的很多孩子都没能挺下来。有的在第1分钟就动摇了。也有忍耐了更长时间的,小舌头在棉花糖周围的桌面上舔了一圈,但最终还是在15分钟结束前放弃。

  米歇尔教授的实验室人员随后对参加实验的孩子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观察。研究结果大大动摇了我们当代的理念:要获得幸福生活的关键是什么?首先,控制对棉花糖的欲望和智商(IQ)没有什么关系。特别“聪明”的孩子也会比IQ特别低的孩子更早动摇。一些人在孩提时代就学会把目标放在心中,展开想象来抵挡欲望,他们成年后会更“和谐”: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受老师欣赏,能更好地管理压力,会更清晰地表达,并得到更好的课业成绩——尽管他们中有些人的IQ不怎么高。他们在考试中表现得也更出色,并得以进入更好的大学。最后,他们赢得最令人满意的职位。相比那些在4岁时无法抵御糖果诱惑的孩子,他们在32岁时显然更少地陷入酗酒、嗑药等问题——这说明,能更好预见成年后的成功的,不是4岁时的IQ,而是在棉花糖测试中对冲动的支配力。

  这一点向我们传递了希望一一因为IQ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改进。然而,我们每个人一一包括我们的孩子一一都可以学会增强毅力,与想要即刻满足的欲望保持距离。瑜伽、冥想都在教练习者学会成为自身欲望的观察者,并抓住它们:“瞧,我的大腿绷直了肌肉在灼烧。我想放松姿势,但是我能屏息呼气,对抗压力,再看接下来会怎样。”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能力就伸展到每一天的生活中:“我真想再吃一块蛋糕。它看着好吃极了、无比诱人。但我可以仅仅注意我的欲望,把呼吸送至蛋糕,什么也不做,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

  同样,最能促进孩子自我发展的,是称赞、奖赏他们的努力和恒心,而非夸奖他们“聪明”。作为成人,最能帮助我们的,是懂得要获取第2块棉花糖并非易事。有时候,它需要我们藏起视线来躲避、抗拒;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越能亲切体察自己的欲望,就越能使欲望驯服、听话。

(责任编辑:曾慧)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