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干炒技法谈

  干炒的方法

  干炒,也叫干煸。就是将切配好的原料用中火加热煸炒,使原料脱水成熟,再加入调味料等继续煸炒,使调味料充分渗入原料至见油不见汁,达到干香、酥软、化渣的一种烹制方法。

  干炒菜的特点

  干炒动物性原料的菜肴要求:亮油不见汁,色泽红滑油亮,质感干香酥软,味道以麻辣为主。常见的莱例有干炒肉丝、干煸牛肉丝、干煸鸡丝、干煸鳝丝、干煸鱿鱼丝等。

  干炒植物性原料的菜肴要求:亮油不见汁,色泽美观,软嫩干香,味道香辣或咸鲜。常见的菜例有干炒四季豆、干煸豇豆、干煸冬笋、干炒素鳝丝等。

  干炒的操作关键及注意事项

  1.原料选择

  包括主料、配料和调料的选择。

  (1)主料:植物性原料,应选择新鲜、脆嫩、无虫蛀的一些蔬菜和菌类,如土豆、四季豆、豇豆、茄子、茭白、香菇、冬笋、玉兰片等。这些原料具有新鲜,含水分少和无特殊异味的特点。动物性原料,应选择细嫩无筋的瘦肉,包括有腥臊味的牛肉、羊肉、鳝鱼等和无特殊气味的猪肉、鸡肉、鸭肉等。结构紧密的干鱿鱼和鲜鱿鱼也是干炒的一种常用原料。

  (2)配料:干炒类菜肴要求主料突出,所用配料主要用来增加或突出菜肴的鲜、香、脆、嫩。对于动植物性主料多以冬笋、葱白、芹菜、豆芽等作为配料;对于植物性主料多以肉末、榨菜、大头菜、冬菜、芽菜等作为配料。

  (3)调料:不管制作何种菜肴,原料选用的再精,调味料不佳也做不出上等菜品。干炒菜肴也是如此。制作干炒菜所有的调味料多是豆瓣酱、干辣椒、葱白、生姜、花椒油、酱油、精盐、味精、红油、食用油等。这些调料均要选质优佳品。如豆瓣酱要选用色泽红亮的红油豆瓣酱,干辣椒以表面光滑、色泽红艳、辣味纯正的朝天椒为上品。

  2.刀工处理

  干炒菜肴的原料一般是以丝、条为主,但也有采用某些原料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形状的。植物性原料一般改刀成细条,动物性原料多切成粗丝,长度在7 cm~10 cm。不论是条还是丝,刀工处理规格要一致,使其受热均匀,成熟时间一致,有良好的口感。切匆有连刀现象出现,更不能切成韭菜扁、老鼠尾。否则,咸菜的形态不佳。

  3.初步熟处理

  传统的干炒法原料不渍味上浆,直接入热油锅中煸炒成菜。其时间相对长一些。现在行业中,有的厨师们将原料渍味上浆、初步熟处理后再进行煸炒。这样会缩短烹调时间,咸菜效果也很好。

  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异味,减少水分,便于煸炒。具体方法有出水和过油两种:

  (1)适宜出水的原料多是香菇、竹笋、玉兰片等。方法是将这些改刀的原料放在开水中焯透捞出即可。这类原料为什么要进行出水呢?因为它们有异味。如玉兰片为了防霉、防虫,曾用硫磺烟熏过,竹笋有涩味等,而经过出水处理后,将能去除这些异味。

  (2)适宜过油的原料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一些肌肉类原料,如肉丝、鸡丝等多用三四成热的油温过油。原料投入到油中后搅散且变色时即可除去余油。注意过油前,原料应加些料酒、葱姜汁和湿淀粉拌匀,这样既可去除一些异味,又能使原料间接受热,口感酥软。这类原料也可以不过油,直接入锅煸炒。

  第二种,用四五成热的油温过油的,多为豆角之类的原料。原料投入到油锅中炸至蔫软时,即可除去余油。

  第三种,一些出水的香菇、含水分多的冬瓜和根茎类、含淀粉的土豆等,多用五六成热的油温过油。原料投入到油锅中炸至金黄发挺,即可除去余油。

  注意:含水分多的原料需拍上一层干粉后才可炸制。

  4.炒制调味

  具体方法是:将改刀的生料或将进行熟处理的原料放在有适量底油的锅中煸炒,边煸炒边加调味料,边淋入适量食用油,至干香入味时出锅装盘。

  这个过程是保证干炒菜肴具有良好色泽、质感和口味的关键,所以操作时要掌握以下几点:

  (1)干炒时要掌握好火候。通常千炒要用中火、热油进行煸炒。火力不能过急、过大,否则会出现原料外硬里不化渣的现象:火力过小,达不到干香、酥软的口感。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时间不够,菜品软嫩不香,达不到干炒菜的质量要求:时间稍长,会干韧老硬。

  (2)无论是煸炒植物还是动物性原料,都要注意原料内部水分和原料外部水气的区别。这样才能达到菜肴的口感要求即酥软、干香、化渣或软嫩、清鲜。操作时,除干煸鱿鱼外,都要求煸干水气(注意:不是煸炒干水分)。

  (3)干炒菜肴都是一边炒制一边调味的。由于适宜干炒的原料较多,可分为腥臊异味和无特殊气味两类。在实际操作中,有腥臊味的原料以牛肉、鳝鱼为代表,调味时以豆瓣酱、干辣椒、花椒和花椒面、红辣椒油为主,成菜多呈麻辣味型;无特殊气味的以猪肉、鸡肉为代表,调味时以干辣椒、葱白、生姜为主,成菜多呈香辣或咸鲜味型。

  不论哪种味型,都要加入酱油着色。加入酱油的量切忌太多,否则成品色泽发黑,达不到棕红或深红的色泽要求。投放酱油的原则是“宁少勿多”。

  (4)要掌握好用油量。通常是煸炒动物性原料时用植物油;煸炒植物性原料用化猪油或草素各半。不管用何种油,其用量一定要掌握好,过多,食之腻口:过少,成菜干瘪。一般是以食完菜肴后盘底有微薄油汁为佳。

  下面列举两款干炒菜肴实例

  干炒鸡(土/从)

  原料:鲜鸡(土/从)从菌500 g瘦猪肉100 g,优质榨菜25 g,干红辣椒15 g,生姜、蒜仁各10 g,葱白15 g,精盐、味精、料酒各适量,白糖少许,香油5 g,红油10 g,色拉油500 g(约耗75 g)。

  制法:1.将鸡(土/从)菌择洗干净,切成0.3 cm粗的丝:猪瘦肉切成0.2 cm粗的丝,加料酒和精盐拌匀腌渍一会儿;榨菜、干红辣椒分别切细丝:生姜去皮洗净,同时蒜仁、葱白也分别切丝。

  2.净锅上火,色拉油烧至四成热时,下入肉丝滑散捞出;待油温升高,再投入鸡(土/从)菌炸至浅黄色时,捞出沥油。

  3.锅留适量底油复置火位,先下肉丝煸炒至酥香时,再下鸡(土/从)菌丝,边翻炒边投入姜丝、蒜丝、葱白丝和干辣椒丝,待辣椒焦脆时,加入榨菜丝、精盐、味精、鸡精、白糖等,继续煸炒香味,淋香油和红油,再次炒匀,出锅装盘。

  特点:质感干香脆嫩,味道成鲜微辣。

  干炒羊肉丝

  原料:净羊脊肉250 g,水发干豆角100 g,豆瓣酱20 g,干辣椒10 g,生姜丝、葱丝各10 g,细红辣椒面2 g,孜然粉3 g,精盐、味精、鸡精、料酒、酱油、葱姜汁各适量,花椒粉、嫩肉粉各少许,湿淀粉15 g,香油5 g,熟花生油300 g(约耗65 g)。

  制法:1.羊脊肉切成6 cm长、0.3cm见方的粗丝,纳碗,加入料酒、嫩肉粉、葱姜汁和湿淀粉拌匀腌味;水发干豆角切成4 cm长的段:干辣椒切丝,放在小碗内,注入20 g烧至极热的食油,搅匀待用。

  2.炒锅上火炙热,放熟花生油烧至四成热时,下入腌味的羊肉丝滑散,除去余油,将羊肉丝煸炒一会儿后,加姜丝、葱丝和剁细的豆瓣酱继续煸香出色,并边炒边加油,再加入豆角段,煸炒至羊肉丝酥软时,放入辣椒面、孜然粉、料酒、酱油、精盐、味精、鸡精、花椒粉等翻炒入味,再连油倒入辣椒丝、香油,翻炒均匀,起锅装盘。

  特点:色泽红亮,香脆鲜辣、微麻。

(责任编辑:曾慧)

2008-09-21 15:23:00浏览4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邹燕敦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病因可能包括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胰岛素缺乏和环境因素。由于两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也有所区别。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1.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的组织、器官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无法正常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从而引发高血糖。建议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天主食中粗粮可占三分之一左右,多吃蔬菜,如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 2.遗传 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一种特征,可能导致某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如果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糖尿病,则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如每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3.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可能诱发胰岛炎,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这会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可用于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通常整粒用温水送服,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并遵循医嘱使用。 4.胰岛素缺乏 胰岛素缺乏可能是由于胰腺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使得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治疗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例如使用短效或长效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 5.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加速其衰竭,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建议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天瘦肉不超过100克,鱼类100-150克。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是几型超敏反应
1型糖尿病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性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不同的类型。Ⅳ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一般在接触抗原后24至72小时出现,与抗体和补体无关,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1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Ⅳ型超敏反应密切相关。在1型糖尿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胰岛β细胞识别为外来抗原,并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另外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识别并结合胰岛β细胞表面的抗原,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 1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劳等。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水平升高,患者会出现频繁排尿以排出多余的糖分,同时感到极度口渴。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减轻和疲乏无力。 诊断1型糖尿病通常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胰岛素水平测定。此外,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C-肽测定,以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1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注射胰岛素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短效胰岛素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可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一般在餐前注射,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患者需按医嘱使用胰岛素笔或其他注射器将胰岛素注入皮下,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应定期测量血糖值,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确保血糖稳定。
邹燕敦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1型糖尿病是几型超敏反应
1型糖尿病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性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不同的类型。Ⅳ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一般在接触抗原后24至72小时出现,与抗体和补体无关,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1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Ⅳ型超敏反应密切相关。在1型糖尿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胰岛β细胞识别为外来抗原,并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另外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识别并结合胰岛β细胞表面的抗原,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 1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劳等。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水平升高,患者会出现频繁排尿以排出多余的糖分,同时感到极度口渴。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减轻和疲乏无力。 诊断1型糖尿病通常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胰岛素水平测定。此外,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C-肽测定,以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1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注射胰岛素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短效胰岛素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可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一般在餐前注射,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患者需按医嘱使用胰岛素笔或其他注射器将胰岛素注入皮下,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应定期测量血糖值,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确保血糖稳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