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香炸豆腐鱼排

  豆腐和鱼已是两种很平常的烹饪原料了,豆腐的吃法家庭以“麻辣豆腐”、“小葱拌豆腐”为多见:鱼的吃法是红烧、清炖等,当然饭店的做法比较多。如今,笔者将两物巧妙搭配,精工细做,创制出的“香炸豆腐鱼排”,因形色美观,原料成本不高,售价消费者能接受,故点菜率比较高。

  香炸豆腐鱼排简称豆腐鱼排,即是用豆腐、鱼肉做主料,花生米做配料,经过初步处理、刀工处理后成形,最后油炸而成。成菜具有原料易取,制作难度不大,色泽金黄,口感外酥脆,内鲜嫩,且营养丰富。

  此菜说起来虽简单,不就是两片豆腐夹鱼肉馅(糁)吗?可是,一位食客喜食此菜,一次在家摆酒席制作失败,一名饭店烹调者由食客点此某不会做,到笔者所在店品尝,结果回去试效果不理想,最后上门求诀窍。也许因此,才触动了我的创作灵感,成就此文,以飨读者。

  原料:豆腐250 g,草鱼肉150 g,猪肥膘肉25 g,花生米100 g,葱白15 g,生姜10 g,鸡蛋2个,干淀粉25 g,葱姜水50 g,精盐3 g,味精2 g,鸡粉5 g,色拉油1 000 g(约耗50 g)。

  制作方法:1 将豆腐切成4 cm长、2 cm宽、0.3 cm厚的排骨片(约20片);草鱼肉剔净刺骨、鱼皮,斩成茸,猪肥膘剁成泥;花生米用开水浸泡后脱去“红衣”;葱白治净,切细末;生姜去皮,洗净,剁成细末,备用。

  2 豆腐片摆入盘中,然后在葱姜水中加入适量精盐、味精调匀,浇在豆腐片上,入笼中蒸透,取出;鱼肉泥、猪肥肉泥纳入大碗中,加入葱末、姜末及精盐、味精、料酒、鸡粉调匀成馅,待用:鸡蛋液磕入碗中,搅匀。

  3 取蒸好的豆腐片全部拍一层干淀粉,然后取一片在上面抹上一份鱼肉馅(抹平),再取一片盖在上面,使之完全重合,用两手心轻压,使之粘紧,则成一豆腐鱼排生坯,同法逐一做完:花生米入凉油锅中上火,浸炸至色呈浅黄、发酥时,捞出沥油,略晾,置菜板上,用刀面拍成碎末,待用。

  4 把豆腐鱼排生坯挂匀鸡蛋液,粘一层碎花生米,放在掌心轻压,使之粘牢,并抖去残渣,则成香炸豆腐鱼排生坯。

  5 净锅置火上,入色拉油烧至四成热时,将鱼排坯放入浸炸,视炸透,色呈深黄时,轻轻捞出,沥油,呈放射状装盘即成。

  风味特点:成形整齐,色泽深黄,外酥脆味香,内成鲜、嫩可口,营养丰富。

  制作关键:1 原料选择:豆腐的种类很多,如石膏豆腐、卤水豆腐、内脂豆腐、日本豆腐等,虽都可用,但以卤水豆腐为最佳,因它质硬宜成形不易破碎:鱼肉,最好选用草鱼、黑鱼(又称财鱼)等剔取,因这些鱼刺少肉多,便于取肉,而白莲鱼、鲤鱼等因刺多肉少,剔取费工,故最好不用;花生米自然要选用饱满无霉烂变质的,成品才会无异味等。

  2 初步处理:①豆腐改刀要大小、厚薄一致,以便成菜美观;改刀的豆腐为保证下一步制作不破碎、易成形,最好入笼中蒸透,而为使豆腐有底味,要用葱姜水加盐调成味汁入味,同时还可减少部分豆腥味。②鱼肉要剔净刺、骨,以便食用方便。③花生米需用开水浸泡后才易脱去“外衣”,再就是凉油入锅上火浸炸,至水分蒸发、色浅黄发酥,才易拍碎末。

  3 制作成形:①为使豆腐与鱼肉馅粘在一块成形,豆腐需拍一层干淀粉:其二是用小刀或筷子将肉馅放在豆腐片上,抹匀抹平:第三,两片豆腐要完全重合,盖严肉馅。②为了使碎米花生粘在豆腐上,必须先挂一层鸡蛋液或稀鸡蛋淀粉浆。

  4 过油炸制:豆腐鱼排生坯,外层花生米已熟发酥,而内部鱼肉馅还是生的,所以要掌握好油温,以四成热油温为佳,高低对成莱质量都有影Ⅱ向。

  5 补充调味:此菜因经过腌渍入味,且原料外粉有一层具有特殊香味的碎米花生,故可直接食用。但也可根据个人的爱好或成品的咸淡配一些调味料食用,一般使用的有辣酱油、红油味碟、蒜泥味碟、胡椒粉、孜然粉、芝麻盐或一些其他味汁。

  附几种调味料的制法

  1 辣酱油:市场上一般有成品出售,也可在普通酱油中加入辣椒油、香油制成。

  2 芝麻盐:将治净的芝麻仁入净锅中小火焙炒、晾凉,同适量精盐研成细末即可。

  3 孜然粉:可在市场上买成品,也可买孜然料经过焙炒后,再研成粉,与适量胡椒粉拌匀,更有风味。

(责任编辑:曾慧)

2008-07-21 16:21:00浏览8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猩红热皮疹怎么治疗
猩红热皮疹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菌治疗、皮肤护理、饮食调整等。若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1、抗菌治疗: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因此抗菌治疗是关键。青霉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的 50S 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用法为口服或静脉滴注,同样需遵循医嘱使用。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至关重要。每日用温水轻轻擦拭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防止加重皮肤不适。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衣物与皮疹的摩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若皮疹出现脱屑,不要强行撕扯,让其自然脱落。对于皮肤瘙痒明显的部位,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保护及轻度止痒作用,涂抹后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缓解瘙痒。3、饮食调整: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身体的炎症反应,使皮疹及其他症状加剧。减少粗糙、过硬食物的摄入,防止损伤口腔及咽喉部黏膜,因为猩红热患者咽喉部常有充血、水肿等症状。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以及水果,如橙子、苹果等,可补充维生素,促进身体恢复。建议若怀疑患有猩红热出现皮疹,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咽拭子培养等,明确诊断。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病愈后,注意休息,加强锻炼,预防再次感染。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猩红热皮疹是由什么引起的
猩红热皮疹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因包括非疾病因素如接触传播、环境卫生不良、季节因素等;疾病因素则涉及链球菌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并发症等。一、非疾病因素:1、环境卫生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会增加猩红热的传播风险。例如,通风不良、空气不流通的环境有利于链球菌的存活和传播。此外,卫生设施不完善、清洁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导致链球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增加感染机会。2、季节因素:猩红热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低温干燥的环境有利于链球菌的存活和传播,同时寒冷季节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增加了密切接触的机会。二、疾病因素:1、链球菌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猩红热皮疹的直接病因。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是导致皮疹的主要原因。红疹毒素可引起全身小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和点状皮疹。链球菌感染不仅引起皮疹,还可能导致咽炎、扁桃体炎等局部症状。2、免疫反应异常:免疫系统在猩红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某些个体对链球菌毒素的免疫反应异常,可能导致皮疹的严重程度增加。例如,既往有链球菌感染史的患者再次感染时,免疫反应可能更为剧烈,导致皮疹范围更广、症状更重。对于已经确诊的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同时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猩红热皮疹的就诊科室1、感染科:猩红热皮疹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感染科是首诊科室。感染科医生可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咽拭子培养)明确诊断,并制定抗生素治疗方案。2、皮肤科:若皮疹症状显著或伴有皮肤并发症,可就诊于皮肤科。皮肤科医生可评估皮疹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并提供局部治疗建议以缓解症状。3、儿科:猩红热多见于儿童,儿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儿童猩红热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儿科医生可综合评估患儿的全身状况,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并提供针对性治疗。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皮疹全身都是怎么办
皮疹全身都是可通过皮肤护理、寻找并去除病因、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的表现形式,可由过敏、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全身出现皮疹意味着病情相对广泛,需及时处理,建议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水分流失加重不适。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产品,如凡士林、尿素霜等,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缓解瘙痒,促进皮疹恢复。避免搔抓皮疹部位,搔抓易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使病情加重。2、寻找并去除病因:积极排查导致皮疹的原因。若是接触过敏原引起,如食物、药物、花粉等,需明确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对于因感染诱发皮疹的情况,要积极治疗感染源,如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等。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需针对具体疾病进行规范治疗。3、药物治疗:患者需遵医嘱根据皮疹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药物。如果是过敏导致的,可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能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对于炎症较明显的皮疹,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病情严重时可能需口服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若是感染引起的皮疹,细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皮疹的变化,如颜色、形态、面积、是否有新皮疹出现等,并记录下来供医生参考。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疹部位的摩擦。若在治疗期间皮疹加重、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复诊。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